王学进:“爱心符号”的溢出效应让城市更文明
(2025-06-23 19:40:27)王学进:“爱心符号”的溢出效应让城市更文明
陌上青
江北区甬江街道朱家社区有只“共享菜篮”,大凡有居民自家种的蔬菜吃不完,可以放入“共享菜篮”,让有需要的居民自己取用,不用花钱,如果当天没取完,社工会把剩余的蔬菜送到社区老年食堂,为老人们的餐桌增添一份新鲜。现如今,“共享菜篮”已成了社区里流动的“爱心符号”。(22日文明宁波)
今年送礼送什么?就送自家种的菜。自家种的菜绿色、环保,吃起来新鲜又安全,这已成了近年来城市居民的送客之道。在朱家社区,自家种的菜有了全新的归宿,即放入“共享菜篮”,让社区居民免费自取自用,这样的好事此前真是想也不敢想。这到底是咋回事?
事情缘起于居民曹秀华的一次“甜蜜烦恼”——自家菜园丰收后蔬菜吃不完,她便尝试在楼栋里同大家分享。这样的好事我也曾经领受过:有次同单元的一位老阿姨把自家种的土豆送给了我,说是吃不完。左邻右舍共享多余的蔬菜什么的,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事情本来也就到此为止了,其意义也就不过如此。但在朱家社区,因为网格员的加入,使事情的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网格员入户走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将曹阿姨的暖心举动升级为社区行动——在公共区域设立了“共享菜篮”固定点位,并邀请曹阿姨作为发起人,统一放置多余的蔬菜。
这就好比在湖心中投入了一块石头,形成了一道道涟漪,并迅速扩散到四周。这就不能不说到朱家社区居民的素质,那是真的高。他们没有一众小市民的心理,不拿白不拿,既然菜篮子里的新鲜蔬菜可以共享,那我乐得多拿一点,即使今天吃不完,放进冰箱,明后天也可以吃。现如今时令蔬菜价格堪比肉价,贵得要命,更何况自家种的时令蔬菜了,买都难得买到,我不多拿点,岂不犯傻?但朱家社区的居民可不是这么想的,他们想的是要好好珍惜这份善意,并想方设法把这份善意传递给更多的人。譬如社区里的孤寡老人,需要救济的人,还有经常在社区食堂里解决一日三餐的老年人,所以,除非很有必要,才会去“共享菜篮”取用时令蔬菜。这种摆脱了市侩气的市民无愧于文明城市里的文明人,值得赞许。
不仅如此,随着“共享菜篮”的落地,越来越多居民开始将自家种植的时令蔬菜送到点位,鲜嫩的青菜、饱满的番茄、翠绿的黄瓜……应有尽有。这是第一层涟漪,然后又有了第二层、第三层涟漪。不少领取过蔬菜的居民感动于这份善意,主动联系社区参与“慈善一日捐”“康乃馨捐款”等慈善活动,通过捐款帮助更多人;也有人积极加入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社区则因势利导,准备拓展共享品类与服务形式,计划增设“闲置物品交换角”“技能共享课堂”等互助平台,以满足更多有爱心的居民需要,在社区营造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浓厚氛围。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一把蔬菜,几捧土豆,甚至几根葱韭大蒜,只要放入“共享菜篮”,就意味着送者把一份善意投递给了人世间,就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就为夯实文明城市的根基垫进去了一砖一石,功不可没。期待发轫于朱家社区的爱心涟漪能扩展到更多的街道社区,如此,宁波必将会变得越来越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