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电梯检测弄虚作假:让市民无忧乘梯还需重拳出击
日前,宁海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浙江某检测公司实施电梯检测质量现场抽查时,发现该公司检测人员在对一台电梯实施检测过程中,弄虚作假,并出具电梯虚假检测结果,该局对涉事公司作出罚款50000元、没收违法所得720元的行政处罚;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员、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分别处以5000元罚款。(19日《宁波日报》)
罚得好!电梯检测非同儿戏,如不按规定检测,糊弄敷衍,是要出安全事故的。涉事公司冠之以“浙江”的字样,想必是一家大公司,证照齐全,在业内当是有一定著名度,居然也敢造假,而且可能还不止这一次,那其他检测公司呢?思之极恐。
据统计,目前,宁波在用电梯总量14.5万台,数量巨大。据同日《宁波晚报》报道,今年以来,宁波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指挥中心96333热线共处置电梯困人应急救援事件1023起,解救被困乘客1943人。电梯安全事故不算高发,但也不能说无忧。每次我去儿子家,站在电梯口,眼看电梯从33层下降到底层,总不免想到,万一被困电梯内怎么办?万一电梯坏了,上下楼怎么办?
我们不能满足于“电梯安全状况总体平稳可控”,而是要把乘梯安全作为民生实事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保障。
平心而论,这些年,从市到各区县对乘梯安全还是比较重视的,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宁波市市场监管总局于2023年4月2日发布施行《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和《电梯自行检测规则》,并明确实施过渡期为1年,自2024年4月2日起全面实施。与之相配套的是,还推出“无忧乘梯安民行动”,制定电梯检验检测分离、智慧监管、综合保险、精准应急等方案,加强电梯“扫码检测”“扫码维保”等数字化、智能化应用,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多元共治体系。如宁海县市场监管局创新打造电梯检测全链“信用+监管”模式,于今年3月起实施电梯检测单位自我承诺机制,并通过推行信用承诺“红黑榜”制度、成立行业自律协会、开展随机交叉检查、实行阶梯式明码标价等多种手段,规范电梯检测市场。
规则有了,措施也有了,实施时间也明确了,浙江某检测公司仍然敢顶风作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出在三方面,一是《规则》刚开始施行,检测公司和技术人员对其精神内核理解不深不全,还以为是在“过渡期”,执行不力,不到位;二是具体措施还停留在纸上,有的可能还在计划中,离真正执行还有一段距离;三是对检测公司太过信任,监管部门放权给检测公司“自行检测”,难免会让后者产生错觉,以为检测大权在我,我要怎么检测就怎么检测。
有道是放权不能放任,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检测公司的监管,督促检测公司严格按照两个规则行事,并且切实把上述措施办法逐条予以落实,把“无忧乘梯安民行动”深入持久推动下去,确保市民乘梯安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