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徐金宝老师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价值何在
(2024-06-05 11:05:07)王学进:徐金宝老师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价值何在
1986年出生的徐金宝,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师。去年12月,被确诊为胆管癌。当他自知来日无多后,告知妻子程娜:“如果我去世了,我想捐赠眼角膜和遗体,希望得到你的同意。”程娜最终选择支持他的决定。6月4日凌晨,徐老师走了。程娜悲痛又欣慰地说:“他说,哪怕自己毁灭了,也要用自己的身体,给学生上‘最后一课’。作为老师,他终于如愿了。”(6月5日《宁波日报》)
徐金宝老师身上最为宝贵、也是最令人动容的是,他有着异于常人的生死观和价值观,他排除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确立了一个新时代文明人的生死观,用他的睿智、豁达、通透明白了一个道理:皮囊而已,能用的都拿去用吧。重要的是,“趁活着,把人生的句号先描上。”从学生和同事的回忆中可知,徐老师此生的句号画得非常圆满。难能可贵的是,他不满足于此,他还有更远大的追求,恰如他在去年年底写下的那条微信所言:“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
呵,这得心怀多大的爱,才能在临终之前发出如此感人肺腑的遗愿!
读罢“不要葬礼不要坟墓不要哭泣,安安静静”这句遗言,笔者情难自抑,不禁吟哦道: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徐老师活得短暂,但活得灿烂,其人格光辉不仅照亮了他的学生、家人、同事,也照亮了无数读者,并让大家憬悟到:胸有大爱,方能洞彻生死,无惧死亡,活要活得有价值,死也要死得有意义,譬如死后把器官和遗体捐献出去,让自己的生命在他人的身上继续存活,得以延长。
这就是徐老师给学生和孩子上的“最后一课”的价值所在。
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24/06/04/0305907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