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老师们看到教育博物馆收藏的“理想册”会有何感想
(2023-09-13 11:13:06)王学进:老师们看到教育博物馆收藏的“理想册”会有何感想
9月10日,《现代金报》报道了陈生娟老师30多年来珍藏学生儿时理想的故事,吸引了宁波教育博物馆的注意。张静馆员第一时间联系记者,表达了收藏这4本“理想册”的愿望。在征得陈老师的同意后,12日,在陈老师教过的几十个学生的见证下,在陈老师任教过的奉化区溪口镇中心小学举行了捐赠仪式。(13日《宁波晚报》)
其次是感受老一代教育人淳朴的育人情怀。陈老师的从教经历彰显了一点,即她不是把教书仅仅当作谋生的手段,备课、上课、改作、打分,做到按部就班地履行教育环节就问心无愧了,她是真正把教书育人当作一份事业去做,全情投入,为学生的一生负责。
再次是读懂藏品主人的“呆劲”。34年,陈老师在做着同一件事,经常翻检“理想册”,谁谁的理想完成了,谁谁的理想改变了,谁谁的理想没完成,然后在相应的页面上一一注明。这是不是有点“呆”?在外人看来,陈老师这样做似乎意义不大。但在我看来,做教育的恰恰需要有这么一种一以贯之的“呆劲”“韧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就是这个理。教育切忌急功近利,它是一项功在千秋的事业,因此说,做教师的要把学生培养成才,必须要有陈老师那样扎根讲台,孜孜以求的“呆劲”“韧劲”。
以上就是我所希望的。希望老师们参观教育博物馆时不要错过这4本“理想册”,多驻足一会,读懂“理想册”背后的深层含义。果如此,也算不辜负陈老师的教育初心,“理想册”也算物有所值了。
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23-09/13/content_137408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