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村书记站上高校讲台:“请进来”的思政课好得很

(2023-07-06 10:48:22)

王学进:村书记站上高校讲台请进来”的思政课好得很

 

 

   75日,舒迎春等5宁波宁海村书记走东华大学讲台,给大学生们带去极富“泥土气”的生动宣讲讲座围绕“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村庄发生的变化、下一步规划等展开,干货满满学生受益匪浅。这是“宁海村书记全国高校巡回讲演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首场。

76日《宁波日报》)

   高校思政课怎么上?怎么才能不流于形式,让大学生有所收益?各地高校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思政课堂里请来过特种兵战士和学校宿管阿姨讲课。还有一些高校则采用“走出去”的办法,带学生走进车间、田间或者商场,让大学生们实地感受疫情过后各行各业的恢复和发展现状,收到了良好效果。

   东华大学将宁海5位村书记请上讲台,并向他们发放聘书,聘请他们为实践指导教师显然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要把“请进来”的思政课长期开下去,成为一门常设课。这是个很好的创意,值得提倡。

   首先5位村书记的宣讲有一个核心的主题,即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分享。近日,中央刚刚印发《关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指导意见》,浙江作为“千万工程”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20年来让万千乡村蝶变,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战经验。将这一实战经验作为向大学生宣讲的核心主题,适时又应景,就课程而言,选对了课题。

   其次是选对了老师。像舒迎春5位村书记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村民、现在的村书记,正是千万工程的亲历者、实践者、也是受益者,由这样的村书记当宣讲员,分享经验,最生动可感也最有说服力。听了这么接地气的宣讲,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20级学生张咏翊感叹道“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既蕴含了生态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理论,又为今后乡村振兴拓展了发展思路,在实实在在的案例中,更能看到乡村发展的底层逻辑,也增强了我想去乡村做设计的信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接通与高校“人才库”的通道近几年,宁海与全国各地的高校试水开展“高校毕业设计进乡村”活动,让一大批高校师生变身“乡村设计师”。像葛家村,曾是个藏在山坳坳的“三无”村,在“千万工程”指引下,联手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带着村民就地取材“搞艺术”,小村摇身变成游客数万人的“网红村”,该“艺术振兴乡村”模式成为浙江省乡村振兴十大模式之一。尝到“甜头”的村书记不会放过走上大学讲台的良机,他们不失时机地向大学生们伸出了“橄榄枝”,邀请大学生去他们村挂职、创业,为进一步推进“千万工程”,破解“人才关”。

田埂变课堂,村民变老师,既能推进构建有意蕴、有意境、有意思、有意义的“四有”思政课,也让高校成为乡村振兴人才的“蓄水池”彼此成全,赢在双方,很好很好!

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23-07/06/content_1366892.htm?div=-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