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将特殊孩子培养成诗人:随班就读就应该这样创新

(2023-06-12 10:38:14)

王学进:将特殊孩子培养成诗人:随班就读就应该这样创新

 

如何培养随班就读的特殊孩子?海曙区雅戈尔实验学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去年5月,老师们从特殊孩子偶尔蹦出的“金句”中得到启发,为他们开设了专属的“太阳花”诗社,引导孩子写诗。如今汇集了特殊孩子创作的五十余首小诗的诗集《追光向阳》已经问世。(10日甬派)

这确实是一段动人的故事,记者是用陈述故事的形式还原了事情的始末,我则从中读出了“故事的力量”。其“力量”来源于“故事”背后蕴含的价值和启示。这得回到随班就读的课题上来解读。

将一二个、三五个特殊孩子安插进普通班级随班就读,这对任课教师而言是不小的挑战,选择无视肯定不行,选择一视同仁也不成,为他们“开小灶”,一天两天也许能做,长此以往,则精力、时间都不允许,故此,特殊孩子不免会成为真正“特殊”的那一个:成绩拖后腿,班级活动少参加甚至不参加,自身价值难以得到体现,与自信心越来越降低的同时自卑感日益增加,这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

尤其是“双减”后,随着课后托管服务的开展,大凡如书画、科技、足球、网球、阅读等拓展课程,适合特殊孩子的少之又少,因此,他们在课后托管服务中无所事事,成了“看客”,这再一次加强了他们对自身“特殊”的身份认同,更加不利于他们自信心的确立。

有鉴于此,雅戈尔实验学校的老师不满足于惯常的关爱,而是从挖掘他们的潜能和特点出发,为他们量身定制开发出了一门诗教课程,鼓励孩子写诗、诵诗(老师把他们带到电视台,面对话筒,把自己创作的诗歌朗诵给大家听)、出诗集等,就这样,在充满自由和快乐的诗歌的滋养下,特殊学生们“肉眼可见”地越来越自信自我价值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2020617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专门提到要落实教育教学特殊关爱注重课程教学调适具体而言,就是普通学校要根据国家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统一教材要求,充分尊重和遵循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结合每位残疾学生残疾类别和程度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科学转化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对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海曙区雅戈尔实验学校创新教学方法,找到了一条融合教育的好路子,其诗教课程可作为随班就读优秀教学案例予以推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