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乐见“三位一体”招考越来越火爆
(2023-04-17 11:01:52)王学进:乐见“三位一体”招考越来越火爆
这个周末,“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考试在浙江多所高校密集进行。相比去年,今年报名参加“三位一体”综合测试的考生明显增加。以宁波大学为例,今年宁波大学共收到申请材料11115份。经过专家评审,共有2963名考生获得参加综合测试资格。为给更多考生多一种选择的机会,宁大还提高了“三位一体”综合测试入选比例,从1:5变为1:6。(4月17日《宁波晚报》)
先说其利。“三位一体”的最大优势在于为综合素质较高的考生提供了展现优势的平台,突破了传统高考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格局,为考生考入心仪高校提供了一条新路径。以宁大为例,“三位一体”最终录取时,综合测试成绩占总分100分的25%,故此有相当多的考生,虽然总分低于相应高校统招专业投档线,甚至能低几十分也被心仪高校录取。这是“三位一体”受到考生和家长认可的关键因素。
从高校一方而言,往年单凭高考分数录取的很多考生存在“高分低能”现象,缺乏创新精神和发展潜质,最终成不了才,而通过“三位一体”录取的考生,由于综合素质高、后劲足、富有创造精神,更适合大学宽松自由的环境,成才的几率更高。也就是说,大学可以通过“三位一体”招生选拔出更适合培养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何乐而不为。所以,尝到“三位一体”招生甜头的高校,选择把更多招生指标或热门专业放到“三位一体”招生中,自在情理之中。
再说弊。伴随“三位一体”而来的是“三高”现象(高报名率、高弃考率和高放弃率),因而被不少人质疑为“虚火”过旺。诚然,“三高”是近年来省内各个高校在“三位一体”招生中碰到的共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这一问题,“三位一体”前景堪忧。
先来把脉一下“三高”的病因。病因有二,一是考生报考“三位一体”高校的数量不做限制,也不会在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前锁档。考生弃考或弃报几乎没有成本。二是基于功利考量,不少考生抱着“广撒网”“练练手”“保个底”心态,报名多所高校,等拿到面试资格再慢慢挑选,先把名额占了再说。
一位高三学生家长说得好,“三位一体”本是帮助综合素质好、成绩偏弱的孩子展示自己的多元升学通道,如果演变成为考生们用来为高考保底、为冲刺名校练手的平台,感觉有些变味了。“三高”现象应引起重视,不能让“三高”危及“三位一体”的发展。
站在考生角度,既然政策允许,他们当然可以多报、弃考或弃报,其功利考量无可厚非,重要的是省教育考试院要通过顶层设计,完善“三位一体”招生制度,比如合理限制考生报考高校的数量、恢复对通过“三位一体”的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前锁档,或者借鉴浙工大的“书面评审”办法,除了学考10A的考生和经资格初审符合专项条件的考生可直接通过书面评审外,其他考生均须通过“书面评审”来获得面试资格,而不是按照学考成绩高低来划定面试门槛,通过多途径破解“三高”现象,为“三位一体”行稳致远扫清障碍。
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23/04/17/0304768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