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学进
王学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207
  • 关注人气:11,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21世纪车间”的警示与启示

(2022-09-08 11:13:44)

王学进:21世纪车间”的警示与启示

 

2020年开始,宁波市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的信息科技教师陈少华自掏腰包十几万元,在海曙区月湖街道梅园社区的巷子里建起了21世纪车间”车间”里没有机床和设备,只有讲台和教具。100平米的空间被划分成了教学区、动手实践区和展示区。陈老师每个月一次在此上一堂科普公益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此举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追捧。(97日央视新闻)

陈老师的21世纪车间”之所以能上央视新闻,委实是它太特别了,估计全国也没有第二家。不知者还以为陈老师太傻了,自掏腰包购买工具、器材,自己制作教具自己上课,耗财耗力,还搭上休息时间,这是何苦来着?但在我看来,陈老师的义举意义非凡。

严格说,这是一间教室,为什么陈老师偏要将其冠名“车间”呢?这与他一贯秉持的教学理念有关,即让孩子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两年来,他就是按照这一教学理念,在“车间”里给学生们上课的。对陈少华来说,教具不仅要展现科学原理,还得贴近生活,这样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无论是指导学生制作摸高器、跳绳器,还是制作人脸识别技术,陈老师都是通过自制教具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科学原理和制作方法。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别于课堂里的常规教法,现行的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动手能力训练。在很多专家和名师看来,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缺乏较好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已成不争的事实,是当下教育之“痛”动手能力不强,技术素养欠缺,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这是由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造成的,因为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不会考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由此产生一个连带的问题:多数学校没有工场和实践基地,有的甚至连实验室都没有,即便教授技术课程,教师也只能在教室里纸上谈兵,学生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陈老师为什么要自掏腰包在校外建21世纪车间”不正说明了这点吗?

21世纪车间”两年来的办班经验表明,学生们有很强的动手愿望和操作兴趣,家长的支持力度也超乎想象,各学校有必要从中得到警示和启示,正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和科学素养欠缺的既成事实,将其当作教育之“痛”去化解。首先是要加强科学课、信息科技等技术科程的学科建设,配齐配强教师队伍,组建学科小组;其次是按课程标准配建实验室、化验室,有条件的学校可建工场和其他实践基地;再次是创新考试方式,将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作为评价学生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作为升学考的依据。

21世纪车间”被央视关注后,能否从校外搬进校内,能否从民办变为公办,虽是后话,但事关教育之“痛”的大问题,我希望它有一个好的归宿。

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22/09/08/030387251.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