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写给隔离中的孩子们的这封家书有比万金更大的真意在
笔者从中读到的是一种很罕见却又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育人之道,即教会孩子共情。所谓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说通俗一点,就是指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
反观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欠缺的恰恰是这种能力,他们自我,利己,唯我独尊,很少会顾及别人的感受,替别人着想。尤其是疫情突发,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被隔离在校,难免会心生怨言,牢骚满腹。
当此之时,肖培东同学的家长适时地写了这封“家书”,字里行间都写着两个大大的字:共情。
首先,这位家长告诉孩子们,在这一特殊时刻,所有家长都与你们站在一起,无论是居家观察还是在酒店隔离,大家都无怨无悔,与各自的孩子一道在用不同的方式共同抗疫。为了证实这点,信的主人还特意摘录了家长群里的几段充满诗情的留言,告诉孩子们,做父母的理解孩子们此时此刻的处境和心情。
其次是浓墨重彩地介绍了朱老师的事迹,介绍他7号早晨5点35分怎样发出紧急通知,怎样一条一条编辑着长长又清晰的微信文字告诉大家不要慌张,怎样拍下孩子们读书的视频,善解人意地告诉家长你们都好,怎样分好结对小组,很细心地做出特殊时期的特殊处理,等等,用朱老师这一典型告诉孩子们,学校的全体老师和员工,都在忘我地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同学们的安全。
再次是用家国情怀晓瑜孩子们要懂得感恩。抗击疫情是全社会的责任,上至政府,下至社区,每一个成员都必须躬身入局。信里说:“两天来,我们已经从政府的号召力和执行力中感受到了抗疫的速度和力量,在社会全员参与的积极行动中感受到了万众一心、共度时艰的民族精神,在奔跑在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忙碌的身影中感受到了勇敢、坚韧与大爱。”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好好读书,服务社会。
难能可贵的是,信虽然很长,但从头至尾没有一句说教,通篇都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娓娓道来,知性与感性兼备,温情脉脉,充满了人文精神,处处都在突出信的主旨: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刻,教育孩子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懂得感恩,好好学习。
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21/12/08/0303110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