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鲁迅外婆家靠什么打造乡村振兴先行村

(2021-09-22 19:35:31)

王学进:鲁迅外婆家靠什么打造乡村振兴先行村

 

920日晚报头版刊登了这样一幅图片:在一片嫩绿的田野里,少年“闰土”,手持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这是鲁迅外婆家安桥头村为纪念鲁迅小说《故乡》发表100周年,以艺术化手段再现鲁迅笔下的一处经典文学场景。该图片经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在微信朋友圈上转发后,引来了许多人的点赞。(920日《绍兴晚报》)

虽然与原文有点出入:西瓜地置换成了稻田,但人物造型生动逼真,画面感很强,艺术效果并不逊色于文字铺陈。从艺术创意而言,此举可圈可点。笔者略感担心的是,这么一幅美妙的艺术场景难以长久保留下去,因为它是由彩色水稻种植而成的,一旦秋收过后,它也就不复存在了。

无论这一经典文学场景能吸引多少游客前来观赏,也无论它能存世多久,它留给人们的印象一定是深且长,给人们提供的启示是有益的。

据了解,鲁迅外婆家安桥头村正打造绍兴市乡村振兴先行村,此举可以看作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安桥头村靠什么打造绍兴市乡村振兴先行村?答案就是:文化先行。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魂魄,在工业化、城市化之前的几千年中,中国的乡村社会之得以稳定地延续下来,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乡村文化绵延不绝,经久不衰。特定的地理环境,有一定辨识度的乡谚俚语,邻里互助的社会关系,还有祖先崇拜的仪式、庙会、乡村戏剧和村规民约,构成了一村一地的文化传统。

有朝一日,失去了这样的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不成其为乡村,更谈不上振兴了。问题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大力推进,中国的乡村不仅同城市一样,出现了同质化、趋同化,更可虑的是我们的村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低了,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痛心疾首指出的那样,“我们的村民不热爱我们自己的乡村文化。”

大凡去过欧洲的游客都会被那里的乡村美景和乡村文化所陶醉,像希腊和意大利的村民对当地的文化都有很强的认同感,他们在酒馆品酒,在茶馆喝茶聊天,吃烤肉,悠哉游哉,非常享受当地的乡村文化。我们缺的就是这样的文化认同和文化情怀,所以我们的古村落正在一个个地破落、消失。

从再现鲁迅笔下的一处经典文学场景,笔者看到了安桥头村找到了一条振兴乡村的正确道路。安桥头村何其有幸,成为了鲁迅外婆家,成为了名著《故乡》《社戏》的素材来源地,这可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独一无二的文化富矿。怎么挖掘利用这座宝贵的文化富矿,考研安桥头村村民的智慧和胆识。高兴的是,他们已经懂得了这座文化富矿的价值,并且开始尝试开发这座富矿了。

对,就应该这么干,利用鲁迅外婆家的品牌优势,走出一条“振兴乡村,文化先行”的路子。这可是你有别人无的品牌优势,而且是一块金光灿灿的文化品牌,放在眼前的品牌不加利用,那不是笨而是傻。要我说,他们早就该利用这一品牌优势了。

那么,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一品牌优势呢?是不是也像其他地区那样,也来个旅游为纲、迁走原住民、开店招商、化妆景点、民俗表演、农家乐、民宿等?那必定会沦为空巢化、旅游化,既达不到保护古村落的目的,也会断了乡村文化的根。

近几年,笔者走访了绍兴好多乡村,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也看到了农村因老龄化、空巢化逐渐衰败的现状,时常想到一个问题,我们的乡村何去何从?乡村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家园,沉淀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命脉和多样性,每一个华夏子民都应承担起保护职责。保护乡村,最重要的就是保护村落的家园情感和文化情怀,即乡村文化。

这些年,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要留住乡愁。此话不错。问题是,怎么留得住乡愁?是靠建几处仿古建筑,或者举办几届庙会,再穿插几场民俗表演,来吸引城市人前来观光,以达到“留得住游客”的目的?窃以为,安桥头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前提就是:

一是着眼长远。如果把再现《故乡》场景,以及接下来准备建设长妈妈的福橘园、朝花园和外婆家的庄园等,作为招徕游客的应景手段,未免有点急功近利。这些不是不可以建,我的意思是,在建造这些场景时,要真实地还原当时的历史现实,要把鲁迅倾注在笔端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很好地结合起来,看到这些场景,就好像重温一遍鲁迅的原作。如此,这些场景才能活起来,才能长久保持下去。

二是因地制宜。振兴乡村文化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每个乡村有每个乡村的特色,建设乡村文化要根据当地的实情出发。这点安桥头村已经在做了,接下来要考虑怎样做得更好的问题。建议延聘一批鲁迅研究专家和致力于乡村文化研究的学者,就如何建造鲁迅笔下的经典场景集思广益,献计献策,把好文化关。

三是保护为重。乡村的形制有别于城市,它有自己独特的街道小巷、祠堂老宅和古树名木,千万不要因为要建造鲁迅笔下的景点,将这些物质文化遗产给拆了,而是要尽可能保留当年鲁迅生活年代的原貌,让今人走进安桥头村就能触摸到旧时的脉搏,感受到当年鲁迅曾今感受过的历史气息。

惟其如此,安桥头村才能依仗文化先行争创绍兴市乡村振兴先行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