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中职生高就业率还需高满意率匹配
在25日启动的宁波市职业教育活动周上,重磅消息频现:11个校企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我市6所中职入选我省中职高水平学校建设名单,去年我市中职就业率99.1%等,成绩喜人。(5月26日《宁波日报》)
宁波中职就业率一向很高,十年前,当全国中职就业率达到95%时,宁波已经超过了这一数据。从宁波市教育局发布的《2013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看,2011年至2013年,我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8.4%,去年更是达到了99.1%,接近百分之百的就业率,远超高校本科生就业率。
超高的就业率固然可喜,但我们不能满足于高就业率,还要关注满意率。据我所知,不仅宁波,全国各地企业对中职生的满意率并不是很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保持高中阶段职普比大体相当的现实意义和对策措施研究”课题组,曾就中职生需求问题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访谈,并获悉,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认可度在降低。不少企业反映,中职校毕业生与普通社会人员相比优势并不突出,认为他们不能满足企业对实际岗位的专业需求。
认可度不高的另一大原因是,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高。由于年龄较小,身心发育不成熟,缺乏责任心,忠诚度不高(频繁跳槽),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偏弱等等,与企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容易给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不确定因素。
所以,在保障了高就业率的同时,中职教育应该着手解决低满意率的问题。
首先是确立职业教育的“双基础”(即成长与成才)地位。现行的中职教育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能掌握一门技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成才了;但这是否意味着他们也成长了呢?不一定。成才与成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校在教会学生一技之长的同时,还需对他们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如责任心教育,吃苦耐劳精神教育,还有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的培养等。
其次是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适应产业升级需求。随着高科技的加速发展,产业升级的步伐也在不断提速,因而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包括教材教法和课程设置,都要跟上产业升级的节奏,用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来适应多样化的产业技术需要,一句话,就是中职教育要跟着产业升级走,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应新的产业需求的技术人才,也才能提高企业的认可度和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