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为什么家长总是看不到孩子的优点
家长会需要改革,怎么改?蔚斗小学的尝试值得称道。此次尝试亮点多多,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标题所示。如“我孩子的优点真不少,比如……”这道题目,老师特意给这道题准备了五个空行,以为知子莫若母(或父),家长应该会罗列出一大串孩子的优点,可谁知,好多家长抓耳挠腮就是想不出孩子的优点。
如403班的孩子燕颖慧,在自己的优点这道题目里,给的标准答案是:体育体力好、画漫画好看、数学成绩好、英语成绩好、体育成绩好。而孩子妈妈严女士的答卷上,写的却只有“看书、动脑筋”两条。令人称奇的是,考了87分的毛女士,显得很惭愧,连声说:“这个成绩真的不算优秀,当考到说说孩子的优点这题时,我下不了手,写不出来,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从来没有思考过孩子有哪些优点,倒是考到缺点这题时,我下笔就写,我真的要反思。”
毛女士要反思,所有家长都要反思:为什么看不到孩子的优点?
答案很简单,即一叶障目,家长们眼中只有考试成绩,分数高就意味着优秀,也即是最大的优点,反之则无优秀可言。这叫什么?一票否决制。
将学习成绩好坏当做评价一个孩子优劣的最权威标准,这是被人诟病已久的学校评价标准,——虽然没一所学校会这样明文规定,但实际操作就是如此。受此影响,家长自然而然就拿孩子的学习成绩当做评价的最高也是唯一标准,所谓一白遮百丑,成绩好,什么都好,成绩不好,什么都不好。
这样的评价标准非常有害。其直接危害是,造成亲子关系紧张。不是吗?要是孩子成绩不好,家长横看竖看都不顺眼,轻则怒目而视,重则打骂呵斥,生生把正常的亲情伦理给破坏了。更为有害的是,扼杀了孩子的天性,限制了孩子多元发展的可能,抑制了孩子的兴趣爱好,最终危及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在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下,孩子最终只能成为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
人的发展具有无限可能性,有的人成绩不好,但品格高尚,乐于助人;有的呢,考试分数不高,但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勇于开拓创新;有的呢,表面不听话,实际上,他们不迷信老师、家长和教材教法,敢于质疑,具有很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的呢,在课堂内表现一般般,但具有家国情怀,有社会责任性,敢担当,敢负责,如此这般,这些都是人之为人的优良品质,不仅教师要看到和鼓励,家长更应看到和以此为荣。只有这样,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可能。
这就是北仑区蔚斗小学举行的这场特殊家长会给出的警示和启示。
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21-05/20/content_127338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