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同去同去,跟着陈敏华学急救去
3月31日,一段宁波女士陈敏华在街头救人的视频在网络上持续发酵,累计阅读量超千万。据悉,2016年陈敏华发起成立的专业从事急救技能培训的浙江中体拓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从一开始的每年几十人培训到现在每年有上千人,培训人数在逐年增加。其最大心愿是:人人学急救,人人会急救。(4月13日《宁波晚报》)
该视频之所以能“圈粉”无数,盖因为陈敏华的急救水平实在太高了。不错,陈敏华是专业人士,——她是AHA-HS(国际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导师,曾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了50多场马拉松赛事的急救保障。不过,我在惊叹她的专业水准的同时,更赞叹她的公益精神。
且不说自2015年3月,陈敏华第一次以志愿者的身份报名参加无锡马拉松应急保障以来,几年间救助了多少患者,单说她成立的急救培训公司,6年来,培训了几千位志愿者这点,就令人肃然起敬。这可是功德无量的大善事啊!恕我孤陋寡闻,迄今为止,我尚不知道国内有哪家公司或者个人在从事公益急救培训,陈敏华也许是第一个,也许是唯一一个。
说来惭愧,活这么大,我还没掌握急救知识。虽然四年前,应绍兴市红十字会领导邀请,去红会参观,并在塑胶人体上学了几招心胸按压要领,但因为时间短,并没真正学会。这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接受急救培训。环顾周遭,几乎找不到懂急救的同事、朋友和亲戚。老实说,要是让我大街上碰到倒地不起的市民,我是不敢出手相救的。这不是因为我怕讹诈,而是因为不懂急救知识,担心救人变害命。我相信,绝大部分袖手旁观的市民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才不情愿做看客的。
据2012年9月9日《京华时报》)报道,截至当年,我国每年急救知识普及人群约1000多万,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与发达国家50%的平均普及率相差甚远。造成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的原因有多方面,如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府投入不够,红十字会工作不力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校教育欠缺这一课。
作为生命教育的一个方面,我国的大中小学一直来都不重视开展应急教育,既没有添置应急培训器材和场地,也没有相应的师资、教材,成了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块短板
。
在这点上,我们真该向日本学习。早在2015年,日本便将心脏急救课列入为小学的必修课,普及心脏复苏术。此后,日本每年都坚持在学校开展心脏复苏培训课程,强度不断增加。培训范围涵盖小学甚至大学全年龄段,要求每一位学生都会实践操作AED
(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在紧急时刻很难找到专业的AED时,学生们也要学会心肺复苏,对休克人员进行急救。
陈敏华的事迹告诉我们,掌握急救技能对一个现代人乃是必备素质;她的最大心愿提醒我们,在全社会普及应急知识何等迫切;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开展的应急知识教育警示国人,我们要在比较中找差距,向发达国家学习,将应急教育纳入教育课程,将其作为必修课,纳入素质教育范畴,编写专门教材,配备专业教师,认认真真地上好急救知识这一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