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有一种环保教育叫让职教生成“破烂王”
自1992年至今,宁海县职教中心设立的“寒窗基金”已经运行了30年,累计帮扶近千名贫困学生。基金的来源来自学生卖废品的收入。据统计,30年来,该校师生总计回收了约500万个废瓶、30多万公斤废纸,累计收入40多万元,全部纳入学校“寒窗基金”。(3月23日《现代金报》)
该校自设立“寒窗基金”的那天起,就明确了资助的对象,即本校的贫困生。3月18日参与废品收集的环保部干事吴轩昊就是该基金资助的学生之一,他每学期都能通过这个基金获得学校赠送的书籍和慰问品,还能凭借自身努力争取到该基金设置的专项奖学金。可观的是,截止现在,像吴轩昊那样获得帮扶的贫困生已经接近千名,保证了这些贫困生读完三年职高。这是多大的善举啊!
功德无量。不仅如此。近千名贫困生受惠于“寒窗基金”,这只是看得见的数据,更有一大拨看不见的数据尤其令人震撼和惊喜!想想看,30年,全校学生都参与到收废品的活动中来,总共有多少学生成为了“破烂王”?几万甚至更多。他们在用自己的义举帮扶贫困生的同时,更是在无形之中帮助了自己:培育了爱心,增强了环保意识,提高了社会责任感。
对职校生进行环保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环保保护基本国策,提高一线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科学素质的重要工作。职校生毕业后大多去了企业,成为一线企业员工。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在未来工业化进程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职校生成为工人,也就是说,职校生将成为工业化进程中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命运。因此说,对职校生加强环保教育,引导职校生确立环保理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工业社会的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保污染,如何解决环保污染已经成了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设想一下,如果一家企业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大多是接受过环保教育的职校生,他们当从技术研发、工艺设备和生产过程中想方设法降低甚至杜绝污染物的产生,因为他们在职校就接受了环保意识的养成教育,习惯成自然,走上社会后,自然就成了环保主义者。
据该校老师介绍,经过几年坚持后,学生自觉养成了分类的习惯,而且积极性很高。“甚至那些已经毕业好几年的学生回校探望时,都说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仍然保持着这种分类回收的习惯呢。”这是“寒窗基金”产生的溢出效应,受益面更广,影响更深远,其积极意义怎么评价也不过分。可以这么说,把职校生培养成“破烂王”,是为拓宽环保教育途径开辟的第二课堂,与通过课程教育对职校生加强环保教育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值得倡导。
http://daily.cnnb.com.cn/xdjb/html/2021-03/23/content_1265803.htm?div=-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