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2日
(2020-12-22 16:37:20)王学进:振兴乡村教育需要一以贯之地专业支持
四年前,宁波市启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计划”(2016——2020年),助推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四年过去,计划实行得怎么样?12月18日,在宁波市“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计划”总结表彰汇报暨结业式上公布“成绩单”,宁波乡村学校拥有越来越多的名优骨干乡村教师,顺利结业的192名“种子教师”中,晋升高一级职称达75人,其中1人获“宁波市中小学名教师”称号。(22日《现代金报》)
这份成绩来之不易。它既是乡村教师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他们的导师结对帮扶、悉心指导的结果。以这次上榜的张洁老师为例,其因为常年教初三,自觉教学水平达到一个瓶颈,正在寻求如何突破时,遇上了章宁导师。章老师不仅为其量身定制学习发展规划,而且常常为了上好一堂课,一起“磨课”。“当时学校还较为偏远,从宁波市区到学校要翻山越岭,车程2个多小时。为了能帮助我提升,章宁导师前前后后来了5次,还线上跟进交流、辅导。”发自肺腑的话,道出了学员的感激之情,也让我们看到了导师们的真情付出和全情投入。
为提高选拔出来的192名“种子教师”的专业水平,导师们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如省内+省外的跨区访名校活动,带徒结对+蹲点指导+基地访学+联片活动等,再通过实施“名师骨干带徒”“名师联片指导”“乡村教师访名校”等项目,穿针引线,将192名“种子教师”结成学习共同体,一起研学,一道磨课,共同成长。
今年是计划的收官之年。四年计划,四年努力,成绩有目共睹。接下来又该怎么做呢?任何计划都有时间点,但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不应该有时间点。它应该是一项长期计划,百年大计。因为它事关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只有打造成一支专业水平和素质过得硬的教师队伍,乡村教育才有希望。所以说,虽然四年计划已经完成,但实际的支持工作并没有结束,也不应该结束。
据统计,宁波市乡村教师约9500人。此次顺利结业的192名“种子教师”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他们的专业水平尚不能代表全体乡村教师的水平,总体而言,乡村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城市教师的水平还是有一定距离,因此,接下去要着力去做的是如何提高全体乡村教师的专业水平。这是一项比培养192名“种子教师”更艰巨也更光荣的任务。
怎么去实施这一项更宏大、更有意义的计划?需要从“下不去、留不下、教不好”三方面发力破题:
一是推进“名特教师下乡”常态化。实践证明,名特教师下乡带徒结对确实是迅速提高乡村教师专业水平的捷径,现在的问题是愿意下去的名特教师人数有限,受惠面较窄,因此需要市教育局制定和完善相关措施,实行常态化管理。
二是落实待遇保障,加强政策倾斜。2017年,宁波出台了相关政策,就待遇保障和评聘职称(职务),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三年过去,有必要检点一下,待遇保障是否真正落实,政策倾斜是否到位,根据现在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是否有必要调整和提高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等,目的在于让他们安心从事乡村教育。
三是实现从“输血”向“造血”功能转型。如果说,培养192名“种子教师”属于“输血”功能再造,那么,大面积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水平需要通过“造血”功能来完成。也即是说,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推出面向全体的提升计划。比如市教育局明年拟推出的新锐教师夯基启航工程、骨干教师拔节扬帆工程,建立以名师负责的“名师乡村工作站”等,就是很好的“造血”计划。
振兴乡村教育任重道远。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计划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各级政府一以贯之地提供专业支持,惟其如此,振兴乡村教育才不致沦为一句口号。
http://daily.cnnb.com.cn/xdjb/html/2020-12/22/content_125156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