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新高考背景下,加强生涯教育迫在眉睫
宁波五乡中学自1956年建校以来,培育了一批高层次专家、学者以及各行业优秀人才。其中的杰出代表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信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员徐永福等,这所乡镇普高之所以能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与该校长期以来注重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密不可分。(6月16日《现代金报)
有调查显示,高达40%的大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表示遗憾,近65%的大学生毕业后跨专业选择职业,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填报志愿时对大学院校和专业知之甚少,对职业生涯没有规划。我国高中生涯教育普遍比较缺乏,调查显示,只有33%的中学生接受过职业与毕业的指导,即使有,也不系统和专业。
这一现状,与新高考政策形势相背离。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上海市、浙江省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新政旨在改变原来的一考定终身制,引入多元录取机制。《实施意见》倡导的“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是把单一评价方式扩展为综合评价方式,不再是简单的学业匹配或者职业匹配,而是基于整个人的综合决策。
而这正是五乡中学正在做的。该校的生涯教育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它非常系统,从高中三年,到毕业十年,学校都有完整的生涯指导规划;二是有一支专业敬业的教师队伍,并且取得了丰硕的专业成果;三是通过高中三年循序渐进的活动策划,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形成自我的一个综合评价。譬如在新高一军训结束的那一刻,就会布置高中生涯的第一项作业——学科调研,通过调研,让同学们对学科-专业-大学-职业的相关性,有个初步了解。此后,又相继开启“以梦为马”专业访谈,到了暑期,则开展“模拟长大”职业体验,还有“生涯发现之旅”的游学活动、与班团建设相结合的“青春Young团建”、与成人礼相结合的“成人仪式”,最后是缔结“十年之约”,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自我,形成综合评价,提前完成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