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共享快递盒”为什么叫好不叫座
(2019-08-20 14:41:25)王学进:“共享快递盒”为什么叫好不叫座
最近,绍兴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推出一种名为“丰·BOX”的快递盒,可以实现快递盒的共享使用。这些“丰·BOX”快递盒是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长方体盒子,最小的容积有七八升,最大的有二三十升。与一般纸箱不同,其材质以编织布与塑料为主,可实现多次重复利用。(8月20日《绍兴日报》)
据统计,去年绍兴市共发出快件4.2亿件,今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5亿件,折算下来,平均每天发出约120万件快件。加上每天收到的快件数量约80万件,绍兴人一天收发快件数量在200万件左右。以一个快件一个纸箱计算,绍兴市每天就要消耗200万个大小不一的纸箱,不算胶带,那会造成多大的资源浪费?而且这些包装物、填充物大多被购物者随意丢弃了,加剧了环境污染。
“共享快递盒”,说白了就是循环使用的快递箱。它成本低,又环保,对解决过度包装、快递垃圾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根据官方数据,一个这样的快递盒成本为25元,预计可使用1000次以上,单次成本仅为0.025元。使用“共享快递盒”,不仅能减少用户的包装支出,还能节省资源,减少污染,多方利好。
这确是实际问题,但不是不能解决。因重量增加产生的物流附加费当然由消费者承担,但这点费用很有限,消费者承担得起。鉴于其牢固程度远比纸箱高,装在里面的物品更不易因暴力分拣受到损失,权衡得失,消费者一般乐于选择“共享快递盒”。
真正的困难在于第二点。笔者的体验是,好像没一次快递是当面签收的,总是传达室或门卫签收后收到短信,才去取回。其他消费者应该也是如此。既然你没法当面签收,快递员就没法收回“共享快递盒”;把你东西拿出来,丢给看门大爷,谁也不愿意。快递员也不可能一次没等到你,再跑第二次,时间成本耗不起。
怎么办?办法有三,一是依靠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水平,建立快递盒的编码追踪机制,推行快递员的专项考核办法;二是依托信用管理机制,要求无法做到当面签收的消费者按约定时间将快递盒放到指定地点,否则以失信论;三是借助保安和门卫的力量,快递员将不能当面签收的快件放在某个特定区域,待消费者来取时要求其现场启封,拿走物件,留下快递盒。
电商和快递业野蛮、粗放发展的阶段应该过去了,打造绿色可循环的现代物流体系是时代的必然,顺丰顺应绿色、环保、智慧的发展趋势,试水“共享快递盒”,可谓是抢占了行业转型升级的先机,理应得到鼓励和提倡,广大消费者更应该予以大力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