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尊重无名氏意愿,医院做对了
(2019-02-28 15:25:37)王学进:尊重无名氏意愿,医院做对了
2000元,数额不大,但他(她)是位医护人员,收入不高,6年累计捐款一万两千元,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了,精神难能可贵。那么他(她)为什么要坚持这么做呢?很简单,就是为了救助家庭贫困但又急需外科手术的心脏病患者。作为医护工作者,也许这些年看到了太多因家贫无力进行心胸外科手术的心脏病患者,医者仁心,其不忍心看到有更多的患者因贫困面临生命危险,所以,就与“收款人”缔结了这样一个美丽的决定,只要不披露其真名实姓,他(她)就会一直捐献下去。
对这样的好心人,医院当然想找到他(她)予以表彰,“一定要找到这位捐款人!”“这样的好员工应该给予表扬!”医院领导还专门给相关科室下了“寻找好心人”的任务。医院的出发点无口厚非,找到他(她)并予以表彰,不仅能宣传其乐善好施的精神,同时也能给医院增光添彩。
可谁知,当他(她)从“收款人”那里获悉此消息后焦急万分,一天里给“收款人”打了4通电话,坚决不让其告诉医院真实身份,说只想做个普通人,继续为需要的人奉献爱心。可贵的是,当医院从“收款人”那儿获悉他(她)的意愿后,很明智地取消了寻找无名氏的任务,并表示,“好心人的低调行善,我们要尊重,替人保守秘密这一美好约定,同样要守护好。”
这些年匿名捐款者越来越多了。温州有“兰小草”,每年2万元,捐了15年。宁波有“顺其自然”,从1999年至2015年,已累计捐款17次,总额达760余万元。现如今,绍兴也出现了一名匿名捐款人。
对这些匿名捐款人,我向来怀有敬意。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之于慈善的意义甚至比那些高调行善的人更大,也更令人敬仰,因为他们的行善动机更纯粹,更高尚。当然,我对温州、宁波和绍兴的慈善总会尊重他们的意愿,放弃追寻他们的真实身份,也要表示赞赏。既然他们不想借慈善出名,一定有自己的考虑,也有可能是顾虑,譬如担心会遭致“某某这么会有这么多钱啊!”“钱的来路是否有问题?”诸如此类的无端质疑,对此,我们要表示谅解,对他们想保持隐私的愿望和权利予以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