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邻里互助中心有助于打造邻里共同体
(2019-01-14 15:13:47)王学进:邻里互助中心有助于打造邻里共同体
在宁波余姚阳明街道龙泉社区,有一个邻里互助中心,面积虽然不大,但居民们每天来到这里,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互相帮助。有的在教邻居编织围巾手套,有的在教邻居打太极拳、练瑜伽,还有退休医生义务为邻居看病的,就这样,邻里中心成立五年来,有许多邻居从原来的点头之交到现在的亲情互助,邻里关系也在此得到了升温。(1月14日《现代金报》)
绍兴鲁迅故里有座石牌坊,上写“里仁”两字,典出《论语》“里仁为美”,表达了古圣先贤对邻里关系的一种美好愿望。《周礼》里说:“五家为邻,五邻为里。”这是对“邻里”最早最确切的解释,意思是住处相近的人,交往也随之增多,彼此间的关系自然十分亲密。此之谓“远亲不如近邻”是也。
可曾几何时,随着城市小区的兴起,本应该随着地理位置的日益靠近,小区居民的来往应该更加密切,可事与愿违,人们反而变得越来越疏远,越来越陌生了。即使相邻而居,也形同陌路。在楼道口相遇道声好算是难得的了。至于“邻里相携”、“邻里相助”更是无从谈起。
有媒体曾就邻里关系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0.9%的人感觉当下邻里关系越来越冷漠,40.6%的人不熟悉邻居,其中12.7%的人根本不认识邻居。若生活遇到困难,仅18.5%的人会首先向邻居求助。(2014年3月5日《长沙晚报》)请注意最后一个数字:18.5%。其潜台词就是,即使你有难向邻居求助,邻居也不会帮你,这是基于对邻里关系越来越冷漠得出的结论。
就此而言,余姚阳明街道龙泉社区建立的邻里互助中心,可谓切中时弊,对症下药。
要医治“猫眼看邻居”的“城市病”,在小区内常设一家邻里互助中心,是个好主意。有别于宁夏吴忠、山东青岛等地开办“邻居节”,长沙市雨花区在小区发放“邻里守望互助卡”等诸如此类的临时性措施,余姚阳明街道龙泉社区建立的邻里互助中心有固定的场所,每天都开张,而且特点鲜明,即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邻居,这样,彼此间更容易沟通,更容易增进邻里感情,邻里关系自然会越来越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