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需从短板补起
日前,中国消协与中国残联发布了2017年百城无障碍设施调查体验报告,在对全国102座城市(绍兴在列)进行调查后做出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无障碍设施普及率为40.6%,处于较低水平;无障碍设施整体满意度为70.8%,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近日,记者选取柯桥区、越城区的一些公园、银行、商场、交通枢纽、办事窗口等公共场所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如无障碍设施缺失、被占用、设计不合理、未正常开放等等。(12月26日《绍兴晚报》)
笔者母亲因病致残,十多年前,推着轮椅陪母亲到室外走走,感觉很不便利,碰到上下台阶,老是要抬上抬下,累得要命,故母亲体谅我们不愿外出。彼时,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条例,无障碍设施建设明显滞后,残疾人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及至2012年,国务院颁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明确和细化了政府在无障碍设施建设上的责任,各地(主要是城市)加强了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有所改观。
尽管如此,有一个现象仍没改变,即大街、商场、地铁站、公交车上等公共场所难见残疾人。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残疾人8500万,相当于每16人当中就有1名残疾人。这么多的残疾人哪里去了呢?难道整天泡在家里足不出户?是的,由于无障碍设施不完备,他们即使很想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也做不到,只能无奈地窝在家里。
回想起来,在绍兴生活了这么多年,还从未看到残疾人行走在盲道上,盲道差不多成了摆设。正因如此,盲道不占用的情形很常见。即使如我,对残疾人出行难有切肤之痛的人,有时也会犯将自行车停在盲道上的错误。我虽然知道这样做不对,但转念一想,大街上难得一见残疾人,临时占用一下也无妨。这样就造成一种不良循环,无障碍设施不完善影响残疾人出行,残疾人不出门反过来又加剧了盲道被占用或者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闲置甚至废弃。
下半年,绍兴大手笔改造了市区主要街道的路面,如盲道等无障碍设施较改造之前有了明显改善,但利用率还不是那么高,盲道被占用的情形时有所见。政府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建起的无障碍设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这是另一种公共资源的浪费,很可惜。对此,我们要反思,为何无障碍设施的普及率和利用率这么低?很大部分原因是,设施不够完善,配套设施跟不上,也即存在某些短板。如盲道设计得像抽象图、专用车位不够宽、专用道坡度太陡、公交车报站没有服务残疾人的语音提示等,在细节设置上还不够人性化。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源于认识偏差,即把无障碍设施建设当做只为残疾人服务,没认识到它们关乎每一个的切身利益。家有残疾人,它们服务于家人;家有老人、小孩、孕妇,它们服务于全家老小;当你老了或者病了,它们同样服务于你,所以说,建设和完善无障碍设施关系到全体公民的利益,我们不仅要从关爱残疾人的角度去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还要从关爱家人和自身的角度去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当然,自己也不能置身事外,而是要积极参与到建设中去,除了自觉做到不损害无障碍设施、不占用盲道,还要做一位维护无障碍设施的责任人,履行监督举报职责。
一旦确立这样的理念,主政官员和社会大众才能真正立足于以人为本的高度,在建设无障碍设施上不满足于做表面文章,广泛听取残疾人的意见建议,千方百计补齐设施短板,在细节上下功夫,尽可能提高无障碍设施的普及率和利用率,造福残疾人,同时也造福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