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祝贺“道德模范”刘婷变性成功
(2015-04-09 08:08:14)王学进:祝贺“道德模范”刘婷变性成功
自去年8月间媒体传出刘霆要做变性手术的消息后,由于他头顶“全国道德模范”、“中华孝亲敬老楷模”等光环,因而引发了各方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其易性愿望不符合主流观念,偏离了人们对“道德模范”的认知。这种争议在变性成功后更加热烈,有网友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说事,称失去生育能力的刘婷不配做“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有网友直言,“道德模范”是供人学习效仿的,难道要人们以她为榜样,去做一个不男不女的人吗?
此种指责,毫无道理,不值一驳。不过,从诸如此类的奇谈怪论中,可以感知到人们在对“道德模范”的认知中仍存在一种误区,即用超标准的眼光去看待他们,通过“道德绑架”将他们置于“道德烤架”上炙烤。在人们眼里,既然被评为“道德模范”,就应该克制自己的个人兴趣、欲望和追求,时时处处都应该为大众树立高大上的榜样,容不得有丝毫的道德瑕疵。
令人欣慰的是,也有网友对刘婷所为表示理解和支持。认为刘婷敢于担当,敢于己遂心愿,追求真实的自我,人们没理由去鄙视她,讥讽她,何况,变性后的她依然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体现了可贵的理性态度。
诚然,变性后的刘婷,只是从生理上完成了性别转换,其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并没改变,她表示 今后会用出书和制售防雾霾口罩收入做公益。是的,刘婷变性无关道德,只关乎其性别转变,因而我们不应以道德名义对她说三道四,更不该以“道德模范”绑架她,而是应该站在人本主义的立场,从关爱一位“易性病患者”的医药角度出发,理解她,支持她,尊重她。
弗洛伊德以“本我、自我、超我”来概括人的三种精神结构,如刘婷这样生来就有的易性愿望可归为“本我”,——刘婷之想变性,实乃其人生最大的原始欲望,为了实现这一身心统一的原始欲望,她不自欺,也不欺人,不惧世人的非议,不顾开始时母亲的反对,摆脱各种各样的道德羁绊和头顶上的五色光环,勇敢地做回“本我”,在实现“自我”的转型后,抵达“超我”的精神境界,涅槃再生。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刘婷不愧是“道德模范”,她为世人提供了另一种道德标杆。对此,我没有理由不向她庆生。祝贺你,刘婷!
刘婷的易性成功,彷如一块试金石,不但检测出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公众的包容度,同时也在考验“以人为本”的宪法理念到底有没有深入人心,当然,更重要的是,它挑战了人们对诸如“英雄”“伟人”“道德模范”等认知模式,刷新了陈旧的思维习惯,树立了一种全新的思维范式:原来“道德模范”还可以这样一种“异端”模式立身处世,为世人所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