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央企4.4万亿境外资产该由谁来审计
(2015-03-25 08:22:56)
标签:
股票 |
王学进:央企4.4万亿境外资产该由谁来审计
国资委终于要“核查”央企境外资产了,这很好。为了达到核查的客观性,国资委将采用招标方式,选择第三方来审计,这当然有利于打破企业内部已有的利益格局。但不解的是,国资委何以不直接申请国家审计,却要花1240万元重金“购买”第三方也即民间审计。
第三方审计虽然比央企内部审计靠谱很多,如外界解读,当有助于真实全面地摸清央企境外资产的家底,但如果此番大规模“核查”的目的只为国资委对央企境外资产进行“摸底”,显然目标定得低了点,与公众期望有一定距离。因为“家底”已经摆在那儿了,即4.4万亿。公众想知道的是,这笔庞大的资金是怎么运作的,盈亏情况如何,何以在境外资产猛增的情况下,利润占比却不断下滑,亏损问题频传,如中航油燃油套期保值巨亏5.5亿美元、中铁建在沙特项目亏损41亿元等。
与亏损问题频传的同时,近年来,央企海外投资“腐败”频发。如长年负责中石油的海外业务的李华林正是中石油窝案的第一批落马者中的一员。中石油一海外项目翻译称,“海外项目肯定是有腐败,尤其是低品位油田承包、配额划拨、物资采购、工程招标等环节。”他告诉记者,前些年还有很多不是以公司名义而是个人代持的,公司名下的海外项目本身就存在着问题,代持的项目更是问题严重,有的时间长了甚至整个项目投资都进了个人的腰包。还有个别项目,就是在项目地挖了几口井,没打出来油就荒了,但是投入的资金却不知去向。(2014年5月25日《扬子晚报》)
对此,国资委内部人士坦承,国资流失确实一直与央企尤其是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如影随形,大量的国资流失在海外资产中很普遍。国资流失最严重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部分是挂在私人名下的国资海外资产,另一部分是央企海外项目中的账外资产(即小金库)。他说,“因为不少国家对中国国字头企业的收购行为很排斥,所以很多海外项目不是以央企的名义而是以私人名义办的,但投入的资金是国家出,央企和代持的私人会签订一份代持协议,有的甚至没签,过些年头,不少项目就真成了私人的了,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出处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