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南京大屠杀史早就该成为中小学必修课
(2014-11-21 08:36:05)王学进:南京大屠杀史早就该成为中小学必修课
据新华社消息,南京全市教育系统《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使用培训会18日召开,明确该读本将作为南京市中小学必修性地方课程。12月1日至13日,全市小学五年级、初二和高二的学生将接受4课时的相关专史教育。(11月20日《京华时报》)
说实话,专史读本出炉得晚了点。不过,晚出炉总比不出炉好。因此,我无论如何要对此点个赞。据我所知,历史专史进入中小学课堂南京应为全国首创,意义自不待言。虽然我暂无缘识得全书,但从读本的编排包括“战前的南京”、“南京保卫战”、“南京大屠杀”、“救援与揭露”、“历史的审判”、“记忆与公祭”6部分内容看,可谓完整地反映了大屠杀的基本史实,相信接受了专史教育的学生一定能对大屠杀有个全面了解。
美籍华裔张纯如为什么要在她出版的记叙侵华日军在南京屠城罪行的英文专著冠名《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盖因为发生在70年前的南京惨剧不但欧美人忘记了,中国人忘记了,甚至连南京人也忘记得差不多了。作者为此感到了双重的悲痛,所以她要用手中的笔唤起人们的记忆,警示人们不要忘记历史。
那么,南京大屠杀为何被国人忘记得这么干净呢?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很长一段时间,它没有进入教科书。比如1958年版《中学历史教师手册》“中外历史大事年表”中,1937年内容只有“日军侵占上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简单记述,没提“南京大屠杀”。1975年版《新编中国史》“历史年表”中,1937年也只有“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南京防御失败”记载,“南京大屠杀”仍只字不提。直至1979年版中学历史书中,“南京大屠杀”一词才首次列出,但记载十分简单,只有寥寥几笔。
像我这样的76年前完成中小学教育的50后,说起“大屠杀”,印象中只有“四一二大屠杀”和犹太人大屠杀,全然不知还有“南京大屠杀”。及至八十年代,在得知南京建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才约略知道南京惨剧。今年年初,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至此,“南京大屠杀”才完全浮出历史水面,并且具备了联合国2005年确定的“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和以色列的大屠杀纪念日等二战纪念日和公祭日一样的纪念意义。
配合公祭日的设立,南京教育系统编写出版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决定将其当作中小学必修性地方课程,对学生进行专史教育,适逢其时,十分必要。在此,笔者想提几点建议:
一,
二,
三,
无疑,学校是进行大屠杀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南京的中小学务必要把这门新兴的必修课教好,待积累经验后,再推广到全国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