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穷县豪楼”再证“贫困县”概念已不合时宜
(2013-12-26 08:32:55)王学进:“穷县豪楼”再证“贫困县”概念已不合时宜
上述新闻之成为今天各大网站的焦点新闻,因为它清晰地反映了当下“贫困县”申报认定中的舞弊现象,将“贫困县”帽子带来的负面效应放大了给大家看。由此,笔者想到一个问题,即“贫困县”的申报认定是否可以考虑取消,让“贫困县”的概念作古得了。
理由如下:
一是助长造假之风。如海伦市这般,“十一五”末,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695元,年均增速高达19.5%。但为了弄一顶“贫困县”帽子戴戴,居然在申请报告中谎称,全市农村贫困人口近17万人,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300元,70%的农户靠抬贷、借款维持生产生活,扣除人员工资和上划,全市财政收入亏空高达3.5亿元。此种造假不但严重扰乱了贫困县的评定机制,还影响到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二是扶贫没扶到点子上。说穿了,某些官员拼命争取“贫困县”,目的是为了追求政绩,而非真的想扶贫。事实上,他们也不可能真抓扶贫工作,因为如果扶贫工作做好了,老百姓脱贫了,“贫困县”的帽子就要摘除了,这可是万万使不得的。因此说,当局只可能将争取到的扶贫资金用在易出政绩的地方。
三是易滋生腐败。这种腐败体现在几方面,如申请认定环节可能存在的行贿受贿问题。如海伦市这样在四处“哭穷”中很可能存在行贿受贿问题;再如在扶贫资金的使用环节更有可能涉嫌腐败。扶贫奖金流失率太大,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这些资金到底流失到谁的口袋里去了呢?值得追问。难道海伦市建起的豪楼就那么干净吗?
所有这些,都暴露出当今“贫困县”的申报认定制度问题多多,且一时难以解决,故笔者建议取消“贫困县”评定制度,改变扶贫方式,建立以户为单位的扶贫制度,这样能够提高瞄准精度,让真正的贫困人群能得到国家的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