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怎样才能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2013-12-26 08:30:55)王学进:怎样才能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涉及几大关键词,其中一大关键词是“谁来种地”。关于“谁来种地”,会议指出,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12月25日中国新闻网)
其实“谁来种地”这个问题无需回答,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都是农民在种地。此次中央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目的不在再次明确种地的主体是谁,而是强调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曾几何时,在我们这里“农民”都是作为一种身份存在的,而不是将其看作与工人、教师、医生等群体一样的职业来看待,人们说起“农民”,总是语带几分轻蔑,似乎他们生来就低人一等,有人甚至将“农民”作为骂人的名词来使用:你怎么长得跟农民似的!你怎么穿得像农民一样!等等。农民自己也常常自卑于这样的一种身份。人穷志短嘛!
此次中央决心为农民正名,首次提出要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不仅从字面上了厘清了身份和职业的关系,而且还明确了一点: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是的,只有提高了农民收入,让农民富起来,农民才能成为体面的职业。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呢?以目前几亿农民每个人平均只有几亩耕地,且又处在分散的、个体的、不成规模的小农经济环境里,是不可能提高农业生产率,也难以使农民致富的。对此,一些专家想到的对策是,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规模经营,让只有几亩地的农民成为拥有上百亩地的农场主,这样收入才能提高,才能过上体面的生活。此对策当然不错,相信中央也一定会围绕这点制定政策措施。
笔者则从体面的美国农民身上得到几点启示,认为要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除了发展规模经营,就政府一方而言,还可制定出台这几项农业政策:
一是制定严格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政策。农业资源主要包含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我国虽然幅员广阔,但可耕地面积并不算多,加上这些年大量耕地被征用于城镇建设,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为此,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非常必要。与耕地面积日渐萎缩的同时,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更不堪的是,随着全国性的污染危机加剧,原本稀缺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因为遭污染越来越失去使用价值,因此,国家必须就此制定最严格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政策。
三是制定农业税收优惠政策。我国虽然免除了农业税,但有关农产品的税收政策尚不完善。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立,规模农业必定会生产出大量的农副产品,政府该怎么对这部分农产品征收?是按照一般工业产品标准征税,还是有所区别?应该有所区别。换句话说,要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允许部分农产品延期纳税或者实行减免税,以此来提高农民发展规模经济的积极性。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咱们的农民老乡过上了好日子,全民富裕的小康目标才能算真正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