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准军事化管理”并非治校良方
一是限制学生人身自由。准军事化管理割裂了学校和家庭与社会的联系,一天到晚,甚至十天半月将他们关在校园内,不让他们接触家庭、社会和大自然,只准学生接受一种教育即课堂教育,限制了他们接受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利于他们全面发展。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本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教育理应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合力承担,这才是完整的教育。
二是涉嫌违法。学校凭什么不准学生十天半月出校门,一定要将他们的吃喝拉撒睡限制在校园内,这是否涉嫌违反“人身自由权”?再说,学生是消费者,拥有自由消费的权利,学校为什么只准学生在校内超市、商店购物,这是否涉嫌价格垄断,侵害了学生的“消费权”?还有,准军事化管理客观上限制了学生接受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权利,涉嫌侵害学生的“受教育权”。
三是加重学生经济负担。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必须要解决学生的吃喝拉撒睡问题,因而学校不仅要扩大食堂规模,将食堂承包出去,而且还要在校园内开出超市、小卖部,解决学生的日常消费,校方则向食堂、超市、小卖部坐收承包费(有极个别领导往往不通过招投标,而是直接安排亲戚承包食堂或超市,暗中渔利)。有些学校为创收,在实施招投标过程中,只追求高标的,让竞标高的商家中标,却不顾及中标后的商家如何抬高物价、菜价克扣学生。此番发生在廊坊市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的打砸事件就是由此引起。
联系9月14日,发生在河南柘城县第二高级中学学生打砸事件,——因不满学校的封闭式管理,上千名学生从东大门开始,依次将食堂、超市、教室、西门、寝室设施砸毁,并围殴了学校一名主任(9月18日《新京报》),有必要对准军事化管理模式进行全方位反思,予以客观评价。从各地中学实施的情况看,其弊端日益凸显,是否值得推广大可商榷。不过,在高校是否要推行准军事化管理这点上,我的观点很明确: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