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公款旅游:“从来如此,便对吗?”

(2013-03-19 08:02:36)

王学进:公款旅游:“从来如此,便对吗?”

 

   3月初,广东阳西县新圩中学某老师向媒体反映,今年1月份,阳江市大约30名中小学校长到云南西双版纳、华东等地公费“考察”和旅游。对此,阳江市教师校长培训中心工作人员给出了两点特牛叉的解释,一是中央2012年12月初出台的八项规定,“文件到这边可能会慢一些”,二是公费外出考察“这样做是可以的,以前都是这样操作的。”(3月18日《南方农村报》)

   第一点解释纯属强词夺理,不值一驳。倒是第二点解释值得注意。从该工作人员特意打开电脑搜索此前活动的新闻报道:“2012年4月18日下午,广东第15期中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提高班46人到陕西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参观访问。”并用来证明其所说不错——他们是按老规矩行事,还说“不仅我们这样搞,全国都这样搞”,可知此类名为“考察”实为公款旅游的现象极其普遍,而且由来已久,以致到了习焉不察的地步。

此种逻辑与“和尚动得,我动不得”的阿Q思维如出一辙。既然和尚可以摸小尼姑的头和脸,我阿Q何尝不能摸?既然“全国都这样搞”,我阳江市焉能置身事外?而且这也不是一朝两夕的事,而是由来已久,早已成不成文的规矩了。这就是明明做了违反“八项规定”的错事仍嘴硬的底气所在。显然,有此底气的不仅是该培训中心的带队老师,还有那30来名校长。一旦上面怪罪下来,他们大可以这样的托词为挡箭牌规避责任。

不错,全国各地的校长们从来就是这般“外出培训”的,——理由都很充分,去华东那边“培训”,是因为“华东文化发达,学习一下他们学校管理的先进经验”;去西双版纳“培训”,是因为同为落后地区,有相同经验可学习,而且“顺便还能了解那边的风俗民情”,反正横竖都有理。但且慢,“从来如此,便对吗?”这是鲁迅笔下的狂人对封建礼教发出的质问?礼教制度在我国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够“从来”了吧?但这丝毫都没改变“礼教吃人”的本质。就像礼教制度不能因为历史悠久就能自证其正确一样,各种名目繁多的“考察”“培训”也不能因为“从来如此”就能改变其公款旅游的本质

鲁迅之所以要借狂人之口说出“从来如此,便对吗”这句振聋发聩的话,就是要告诫世人不能执迷于“从来”,不能迷信、盲从“从来”,更不能拿“从来”作为万能借口,阻止新生事物的产生和抵制社会的进步。中国是个历史特别悠久的国家,有太多的老规矩,老黄历,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当代人必须对此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时刻警惕多少代因袭下来的糟粕荼毒今人和后人。今人不仅要像狂人那样质疑“从来如此,便对吗?”更要像狂人那样经过痛苦的思索,看穿其中的真相:原来如此。

原来礼教并非像传说中的那样,“从来”都是教人向善的,都是好的,它还有虚伪和残酷的一面,再怎么掩饰也改不了“吃人”的本性。同样,各种“培训”“考察”不管名头如何堂皇,历史如何悠久,仍然改变不了公款旅游的性质。这就像刑讯逼供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也依然难改其反人道本质;就像行贿受贿可以追溯到有人类社会以来,也依然改变不了其违法性质。同理,“三公消费”虽然现象普遍且历时多年,也仍然不能证明是合法的。

“从来如此,便对吗?”今人要牢记狂人的警世箴言,勇于破旧立新,解放思想,用理性眼光审视自古已然的老规矩,老黄历,坚决清除那些不合时宜、阻碍历史进步的陈规陋习。就当下而言,尤其要清除“三公消费”的老传统,循名责实,警惕各种变相的公款消费假借“从来”的名义轮番上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