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学进
王学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207
  • 关注人气:11,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骗子赵锡永是如何养活他的团队的

(2013-03-15 11:23:36)

王学进:骗子赵锡永是如何养活他的团队的

 

洋相出大了!从2010年开始,一个叫赵锡永的人自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在湖南娄底、云南昆明、玉溪等地行骗,不少政府官员信以为真,甚至聘其为政府顾问。近日国务院研究室下发通知,称没有此人,请云南省办公厅“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并揭露赵锡永的诈骗行为”。云南各地也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3月15日云南网)

此新闻有太多的看点,其中最易被忽略却又最具看点的是这点:赵锡永并非像果戈理笔下的钦差大臣赫列斯达科夫那样一个人行骗,而是组建了一个团队,以“专家组”的名义四处招摇撞骗。

2013年3月2日《玉溪日报》在一篇题为《国务院研究室“把脉”玉溪发展战略》的报道中披露,“2月27日至3月1日,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赵锡永率专家组到我市调研考察”,“市党政领导先后与专家组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及座谈”。上述报道的作者介绍称,赵锡永带领的“专家组”成员约八九人,“其中有一个好像是大学教授”,一行人在玉溪作了为期3天的“考察”。

 赵锡永是如何养活由八九个人组成的“专家组”的?既然赵锡永是骗子,那么这八九个人也当是骗子;既然大家都是骗子,那么大家都没固定收入,所有的生活开支和一应消费都得靠行骗所得来维持。毫无疑义,赵锡永不是百万富翁,凭其一己之力,肯定供不起“专家组”的吃喝玩乐,外加工资奖金。而且时间跨度长达3年,地域横跨湘滇两省,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要在两省各地之间出席各种各样的活动,又要为这八九个人支付高额的“工资奖金”,没相当大的财力支撑不下来。

故我才有一问:赵锡永所带团队的活动经费和“工资奖金”来自哪里?菩萨不要问,当然是由其“考察”过的地方政府埋单。在一些边远省份的地方官员眼里,“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是多大的官啊,这样的钦差平时请都请不来,而今居然亲率一个“专家组”来为当地经济发展“把脉问诊”,献计献策,那是何等荣幸的事,党政一把手能不亲自陪同吗?能不将“专家组”奉为上宾吗?至于出场费,讲课费,差旅费以及各人一个红包,那是断不能少的。说不定,有的地方获悉有这么个“专家组”正在临近地区“考察”,还会出重金相邀。

那么,3年来,各地政府到底为赵锡永和他的团队支付了多少钱财?这笔账得好好算算。这也正是网友普遍关心的一点,即“有关部门以何种规格接待的这位‘国务院领导’”。从照片中看去,赵锡永满脸放光,西装笔挺,人模狗样,看上去活得很滋润,可知这些年收入颇丰。愣是这样,愣是证明某些地方官员之傻逼,也越是让人心疼纳税人的钱,心疼纳税人的钱被一群脑残官员打了水撇,养活了一群骗子。你说可恶不可恶?

现在,骗局已经穿帮,云南当局不能停留于在网站发个澄清通知就万事大吉,而是应该将骗子们缉拿归案,追回被骗的钱财,再将他们绳之以法。尤其重要的是,纪检监察部门应该介入此案,追查被骗的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责任。同时,必须反省一点,此前真的“专家组”来当地考察时是否存在类似的超规格接待情况,按职位高低,名气大小,几千几万的给。对照中央的“八项规定”,此种“来者都有份”的潜规则显然属于不正之风,理应纳入作风范畴予以整顿。此乃上述骗局暴露出来的真问题,亟待引起各方重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