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我为什么要替王玉朴主席抱不平
(2013-01-11 08:03:02)
标签:
杂谈 |
王学进:我为什么要替王玉朴主席抱不平
陕西子洲县政协主席王玉朴这下出名了。有网友拍摄了一组王主席在政协榆林第三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闭幕式上酣然入睡的照片,并发到了网上,招致网友的冷嘲热讽。(1月10日《南方都市报》)
王主席的睡姿确实不雅观。双手交叠,歪着个头,也不知有没有流口水和打鼾,总之,睡得很香很沉。堂堂县政协主席居然以这幅模样出现在市政协会议上,真是太丢人现眼了。
在尚未得到其本人回应的情况下,外人不好妄加猜测,王主席是身体有恙,还是公务操劳过度,以至精力透支,夜不能寐,才忍不住睡着了。排除其个体因素,我倾向于认为是会议本身的缘故促成了他早早进入梦乡。
以我作为地方政协委员、常委8年参政议政的经历看,认为每一次政协会议要数闭幕式最无趣,最没新意了。其议程不外乎这几项:通过《某政协某届某次会议政治决议》、通过《关于某政协某届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关于某政协某届常委会提案工作报告的决议》,接着宣布表彰决定,然后是政协主席讲话。年复一年,一成不变。因此出席闭幕式的委员根本不需要带脑袋去,带双手去就行了,因为鼓掌和打拳头用得着。
想想看,递交大会审议表决的《政治决议》有可能政治不正确吗?有关《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提案工作报告》的决议会有错吗?政协主席能不说套话、官话、正确的废话吗?当大会执行主席像模像样、一脸神圣地念完决议,提请委员们审议表决,还不忘很严肃地提示一句:有一分钟思考时间,等时间一到,委员们能不举手吗?当政协主席讲了一大通官话后,委员们能不鼓掌吗?
对这一套形同做戏的仪式,王主席比谁都熟悉,操作起来也比其他委员更驾轻就熟。只不过,此刻他在台下,充当的是无意义的看客,所以也就不顾体统地呼呼大睡了。要是他所在的子洲县召开这样的会议,高居主席台上的王主席不管再苦再累,也得强打精神,无比庄严地履行好主席的职责,会对台下所有的观众发表“重要讲话”。
不仅闭幕式如是,开幕式也同样是些老套头:先是上一级政协副主席发表贺词,接着是本级政协主席宣读《常委会工作报告》、副主席宣读《提案工作报告》,最后是县(市)委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没了。在接下来的分组讨论会上,大会明确,要将讨论议题确定在两个报告和一个讲话内,但委员们根本不理这一套,——事实上此类官样报告和讲话有什么好讨论的呢?只由着自己的兴致,胡吹海侃,插科打诨,荤话、混话与笑话一齐飞,除了有些针砭时弊的牢骚尚有可听之处外,其他的便只当是笑谈,一笑置之而已。
可叹的是,《陕西农村报》的记者以图文微博的形式发问,“榆林两会1月7日分组讨论会场,本应40多人参加的会议,仅7人到场。这样的会场如何对得起老百姓的期望?如何对得起委员的职责?”老记也太天真了,人家有正事要干,哪有闲心参加这样的扯淡会呢?
参加这样的会议,能不睡着,已属难能可贵;如果还能全神贯注,精神抖数地鼓掌,打拳头,那除了表明他的定力特别强,特别能参政议政外,只能说他被此种程式化的会议训练成“会议精”了,抗药能力特别强。王主席大概还未修炼成精,还葆有嗜睡的本性,故睡着了。所以说,我对王主席要表示一点理解和同情。
对照中央政治局发布的八条规定,窃以为,最需要改革文风、会风、作风的是各级政协组织,当务之急是要改革几十年一贯制的年会程序,打破沿袭了半个多世纪的条条框框,废除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创设更多能够让委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参政议政渠道,放宽言论限制,创造宽松、宽容、宽厚的议政环境。惟陈言之务去,惟俗套之必除。在接下来要召开的“两会”上,不必满足于在会场上不铺红地毯、不摆糖果和鲜花,而是要大刀阔斧地改革会议制度和程式,实打实地落实八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