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黄河浮尸折射了怎样的社会生态
(2012-10-10 07:45:22)
标签:
杂谈 |
王学进:黄河浮尸折射了怎样的社会生态
近日,有媒体开展了黄河兰州段浮尸调查。调查指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黄河兰州段约80公里水域,飘荡着至少一万具浮尸,至今仍以每年200至300余具规模增加。这么多浮尸下落如何?答案是,无人愿管。(10月9日《东方早报》)
不仅黄河浮尸无人愿管,就是长江浮尸也没人愿管。04年10月28日《重庆晨报》曾以《长江浮尸一年超300具 处理无方多年无人管》为题报道了类似情况。确切地说,不是无人愿管(民间捞尸人还是在管的),而是没政府部门愿意管。以职责论,地方公安、民政、环保部门与水电企业均应管这个事,但由于事涉多头管理,加上无利可图,能推则推,能赖则赖,不愿干预此事。
其二,加大资金投入,组织专业打捞队。财政部门应该单列一块专项资金,用于捞尸、检测、消毒、火花和殡葬等事项。同时可考虑收编现有的民间打捞队,落实工资待遇,规范打捞事宜,严格按照政府要求去做。
其三,各部门加强合作,建立合法的尸体处理途径。对打捞上来的尸体,公安部门应尽快查明身份,为亲人的认领提供方便。不能查明的,不允许私埋,更不允许再次抛入黄河,任其污染环境,而是应按照公安机关的规定:社会上的无名遗体,应由公安机关通知当地殡仪馆接收,公安机关及时作出鉴定,并办理有关手续后,由殡仪馆火化,所需经费由当地财政部门支付。
总之,处置浮尸,政府责无旁贷。各部门应秉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尊重和保护人权,不但要让人活得有价值,也要让人死得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