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学进
王学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360
  • 关注人气:11,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热烈庆祝违规别墅在击鼓传花中死而复生

(2012-08-17 07:53:50)
标签:

杂谈

王学进:热烈庆祝违规别墅在击鼓传花中死而复生

 

   前一阵子吵得沸沸扬扬的秦岭41栋违规别墅耗资9000万元被拆除的消息有了下文:新华社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被拆别墅原址上并不是进行生态复原,而是要建设新“别墅”。(8月16日新华网)

  忽悠,忽悠,接着再忽悠,没有比赵本山小品《卖拐》中的这句台词更能恰当地形容这出闹剧了。该别墅群始建于2003年,而这一年,恰好是我国明令禁供别墅用地的第一年,也是陕西省对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进行专项整治的一年,开发商不知凭什么本事拿到了“准生证”,有关部门又凭哪条批准了该项目。这到底是谁忽悠谁?

   自开建之日算起,该别墅群建建停停,已逾9年,最终却成了烂尾楼。什么缘故?知情人士称,是因为“结构不合理,没人要,卖不出去”;官方解释说,因建筑容积率和高度与《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不符,与秦岭环境极不协调。两种分析都有理。

这样一来,倒霉的不只是开发商,还有地方政府:该项目并没实现预期中的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想借此提高GDP的梦想成了泡影。怎么办?忍痛拆除吗?当局不甘心。但又不好摆开场面继续建,毕竟该项目是带着“原罪”落地生根的,再说2007年1月,陕西省政府又发文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秦岭北麓区域内从事房地产开发、修建商品房和私人别墅,当局承受了不小的压力。这可如何是好?

此点小难题难不倒地方政府。一方面,由秦岭保护办出面对外声称,基于环保需要,拆除别墅重新规划,用于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另一方面则悄悄地物色了另一家开发商,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该别墅群转卖给了对方,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高,实在是高。

当初媒体报道拆除41栋违规别墅需耗资9000万元,虽然这个价格高得离谱,但还是能让人相信,此回拆除动了真格,公众期待政府还一块白地用来维护秦岭环境,可谁知,面对公众质疑,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委会办公室执法监督处处长刘兴让解释,这9000万元中用于拆除的费用只有1万多元,其余的是现在的项目建设方从以前项目建设方购买这些建筑的评估费用(简单说,就是买下这些违建建筑的花费)。(8月14日北青网)这正好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假拆真建的事实真相。

   感谢刘处长说了句实话。1万多元拆一栋别墅还差不多,也就是说,当局压根就没想全部拆除41栋别墅。真实目的是想通过改头换面的手段,保留这个项目,然后由政府牵头,协调两家开发商,将41栋别墅贱卖给另一家开发商。据悉,这块地已三易其主。于是乎,刚接盘的开发商就急着对部分未拆除别墅进行外观改造,同时兴建新的别墅。当然,无论容积率还是高度均会符合要求,到时仅凭这条就可应付上面的检查了。

   如此一来,开发商不吃亏,说不定还能大赚一票,秦岭保护办也获得了一个重视秦岭环保的美名,地方政府则能从这个死而复生的项目中收获利税,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个别官员说不定在玩拆建游戏中中饱了私囊),可谓皆大欢喜。

   但当局忽悠得了上头,忽悠得了审批和监管部门,就是忽悠不了媒体记者。记者实地一采访,照相机咔嚓一响,西洋镜就戳穿了。当局根本不想“洗心革面”,遵守什么秦岭保护条例,在此搞什么生态复原,实乃假借保护环境的幌子,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要让该项目死而复生。

   说什么好呢?还能说什么呢?上头闭目塞听,监管部门装聋作哑,地方政府又这么滑头,法律法规偏又不给力,还能指望违规者得到严惩吗?等着给违规别墅庆生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