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以最大善意看待医生的寻人微博

(2012-07-23 20:41:29)
标签:

杂谈

王学进:以最大善意看待医生的寻人微博

 

   719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新浪微博发出一条“寻人启事”:79日凌晨,39岁突发心()()的谢先生来我院急诊,病情凶险,院方马上开通绿色通道、连夜手术。716日病人却不辞而别。主治医生非常担心:心脏介入术后病人一定要按时服用抗血栓药物,不然随时有重发心梗可能,危及生命——不管你现在在哪儿,经济上有多少困难,一定要就近治疗,珍爱自己……医生说,发这条微博的目的是想提醒他:你的病情还很重,危险还没有解除,一定要按时服药。(723日《山东商报》)

就是这么一则令人倍感温暖的消息,却被诸多网友曲解成“追药费才是你最终目的吧?” “找不到人了,无奈之举,还博得个好名声——我心理很阴暗”,更有甚者,有网友发出了这样的诛心之论:“狮子舔嘴角鲜血时,偶尔卖下萌,就善良了?”什么样难听的话都有,显得他们很有识见。当然,也有网友为之叫好的,但声音没质疑的来得大。

如果此则寻人微博只为追药费,那我要说,这是世间最阴险的温柔陷阱了。发微博的童国新医生不但在微博里谆谆告诫谢先生按时吃药,还为其开出了药方,详细列出了该服用的药物,叮嘱了又叮嘱。这一切难道都是在做戏?非也。

如果我们排除先入为主的偏见,就事论事看待此事,完全可以认定所有这一切都是基于医生的职业本能做出的。没有谁比主治医生更清楚患者所患的疾病,提前出院有多危险,为此,他深感担忧。这种担忧是如此真诚和感人,且看医生的独白(节选):“……算起来,你已经离开医院四天了,不知道你的病情恢复得怎样?我们特地写下处方,上面写明了诊断结果、所需药物以及用药剂量等,还备注了需长期定时检测心率和血压。我们想告诉你,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如果再次出现心绞痛等症状,还需增加硝酸酯类药物。……不管你离开医院的原因是什么,或许有不为人知的苦衷,但作为医生,我们更关注你的健康。希望你能看到这张处方,配合治疗,珍惜自己的生命。”(20日《青年时报》)

所有这一切生动地诠释了卫生部刚刚发布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第四条规定的行为准则:以人为本,践行宗旨。坚持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宗旨,发扬大医精诚理念和人道主义精神,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什么叫医者的仁心仁术,这就是。

 诚然,这些年由于某些医院和医生受利益驱使,做出了一些有违医德的事,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但我们看问题不能绝对化,片面化,凡是涉及医院、医生的新闻,一概都报之以冷嘲热讽,即便如上述这样显然能传递正能量的消息,也不分良莠好歹,当头就是一棍子。这让好心好意的主治医生情何以堪!

在此,我必须点破一点,很多自以为是的国人,常喜欢以习惯性怀疑看待社会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包括政府的良治和官员的善行。县委书记中午吃个工作餐,本是好事,但遭致的是一边倒的质疑声;副市长骑车送孩子上学,本是寻常事,但被媒体曝光后,遭来“作秀”的骂名;北大校长为母亲祝寿跪倒在地母子相拥而泣,也被人解读为矫情和作秀,如此这般,不胜枚举。正是基于习惯性怀疑,这则寻人微博也被解读为追讨药费。

其实,习惯性怀疑并非深刻,有识见,相反,此类思维模式很容易造成偏见,斫伤人的感情。就上述新闻而言,这样没来由的怀疑伤害的不止是发微博医生的心,也会让众多医护工作者寒心。这样的结果对谁都没好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用最大的善意看待童医生他们的善举呢?须知,这样的善举在当今社会因稀缺显得弥足珍贵,我们更应以善心去保护善心,用温情去呵护温情,让我们生活的这个人间世多一份亮色,多一份温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