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陈利浩为何自称是“非典型好人”
7月19日,由广东省文明办主办的第二季度“广东好人”评选结果揭晓,在珠海创业的浙江诸暨人陈利浩当选“助人为乐好人”,也是惟一入选“广东好人”榜的珠海好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利浩说,“像我这样的‘非典型好人’入选,说明评委和公众对于社会公益的认可,我会继续努力。”(7月20日《珠江晚报》)
陈利浩为何自称是“非典型好人”?这可能是一种自谦说法,也可能是在表达他与传统意义上的好人有所不同,对此,陈利浩自己没做解释,答案只能到他的慈善行动中去找。
按字面上理解,“非典型”的意思就是不合常规,也即是说,在陈利浩看来,像他这样的“广东好人”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那种助人为乐的好人,以把现金捐助给需要的人为乐,不,他不满足于此,他要革新慈善理念,创新慈善方式,多年来的慈善实践证明,他的努力成功了。
先看他的慈善理念。对此,陈利浩入选好人榜的事迹简介上描述得很到位,称其“长期专注于低碳、儿童关怀、社会进步三个方面,本着
‘从我做起,推动社会’的宗旨,从事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确实,他做慈善有确定的目标,即“从我做起,推动社会”,并将关注对象锁定在三个方面,即低碳、儿童关怀、社会进步,而不是看到某地受灾、某人有难,突然心血来潮,捐助几万、几十万就满足了。
作为一位政协委员,陈利浩宣扬低碳可是出了名的。他不但使用环保油墨和再生纸,而且还著有《低碳100》一书,2010年曾获“南都低碳时代年度人物候选人”称号,更可贵的是,自称是“低碳委员”的他,在五年前的珠海“两会”上,捐献出一百辆自行车(价值10万元),发动委员们跟他一起骑车参加“两会”。
同样,他之关爱儿童也是出了名的。他不仅为突发事件中的受难儿童慷慨解囊,如为温州动车事故伤者小伊伊捐款90多万元,而且发起成立“广东省依依关爱儿童基金会”,为的就是向那些如“小伊伊”一般需要关爱的少年儿童群体提供帮助。此番他之所以捐款17.2万元,为北京一位假造医院公章救病妻的中年男子廖丹退赃,也是基于他长期以来对患有尿毒症群体的关注。
再说社会责任。去年11月,陈利浩倡议并出资60万元,发起“金点子,亮珠海”有奖社会调查活动,向全社会征集对珠海科学发展和建设幸福珠海的建议,供珠海“两会”和政府部门参考,这不仅体现了一个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履职热情,更彰显了一位慈善家“从我做起,推动社会”的责任担当。
正因为陈利浩树立了全新的慈善理念,才创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行善方式。
他是个“微博控”,在这几年的行善中,他充分利用微博这一现代公共平台,向公众大范围宣传和普及慈善理念和公益精神。如去年在捐助小伊伊的慈善行动中,他在微博上表示:“本人承诺:凡本微博被转发一次,就捐献一元给小伊伊!”这则微博很快得到了网友的关注,随后被大量转发。几分钟后,10时54分,陈利浩更新了自己的微博,说:“补充:在24小时内转发有效。”10分钟后,他再次更新微博:“按照朋友建议再补充:上限为100万元人民币。”他说到做到,不但向小伊伊捐赠了近百万元,而且用自己的慈善精神感召了上百万的网民。此次他捐助廖丹再次通过微博完成。
此外,上述他发起的“金点子,亮珠海”有奖活动,其创意和创新方式得到了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的高度评价。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陈利浩自称“非典型好人”的内涵,其意义在于他为公众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慈善理念和行善方式,值得好好总结和提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