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王学进:这个样子的央视非启蒙不可
真不知今夕是何年,央视再正经传统也不能害臊到这个地步。依此类推,央视今后要是播放维纳斯像应该给她戴上胸罩,或者干脆让其穿上比基尼算了。央视虽然在很短时间内纠正了这一蠢举,但已经无法改变这一事实:试图给大卫遮丑恰恰暴露了自己的丑。
显然,央视记者没读懂大卫雕像,他们只是戴着有色眼镜将其当做肉身凡胎来看待,担心其生殖器会给观众造成视觉污染,因而多此一举给这个部位打上了马赛克,殊不知,这恰恰暴露了记者的无知,不明白米开朗基罗穷尽自己的才力创作这尊雕像的动机,一句话,对文艺复兴和人文精神知之甚少。
米开朗基罗之所以颠覆传统的大卫艺术造型,将其塑造成一个全身赤裸、肌肉发达健美的男性形象,这是由其所处时代决定的,——那正是人权取代神权、人性取代神性、人道取代神道的文艺复兴时代。经过艺术家的加工,大卫已从一个牧童脱胎成了一个人类英雄,他是那么健美,阳刚,那么精神抖擞,生气勃勃!艺术家借此在表达这样一种理念:以人体的解放促成人的思想的解放。艺术家要让人们相信,人应该成其为人,活得高贵,活得理性,活得美丽。其实,大卫雕像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与莎士比亚借汉姆雷特之口表达的人文旨趣一脉相承:“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艺术作品!理智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行动多么像天使!洞察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艺术家正是通过对人体的礼赞,在表达一种时代精神。
明乎此,当能发现,央视自作聪明给大卫的生殖器打马赛克是何等地无知。
最后,我建议,央视记者来拍摄采访一下矗立在宁波大剧院前面的大卫雕像,那是2006年10月佛罗伦萨市政厅赠送给宁波的按原作一比一复制的青铜雕像,迄今已经在那儿矗立了6年,每次去,总能看到男女市民大大方方站在雕像下面拍照留念,从未见其生殖器被遮挡过。事实上,让大卫雕像不加掩饰地面对公众,这本身就是在普及文艺复兴的知识和精神,在对市民进行人文精神的启蒙。可悲的是,市民和网民都能接受裸体的大卫雕像,唯独央视接受不了,这恰恰表明这个样子的央视非进行人文精神的启蒙不可,不然,就难以让人指望不具有人文精神的记者能立足于人的立场肩负起为民请命的新闻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