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宜宾市领导是否五粮液喝多了
5月23日,四川宜宾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四川省政府关于《四川宜宾五粮液机场建设工程项目》立项请示经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复立项,宜宾机场将迁址重建,并命名为“宜宾五粮液机场”,成为全国首个以企业命名的机场。(5月24日《华西都市报》)
机场命名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即以机场所在的区域命名,如成都双流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武汉天河机场,广州白云机场等均是,循旧例,新建后的宜宾机场应叫宜宾宗场机场,因为其地处宗场乡。最初立项时,也是这么叫的,后来不知哪位领导多喝了几杯五粮液,灵感突发,忽然将其更名为五粮液机场了。
虽然没哪条法律规定机场必须要用地名命名,不准冠以企业名字,但我仍认为此举有三点不妥:
其一,涉嫌为企业做广告。五粮液是宜宾市的名片,到哪儿都叫得响,当地政府试图用创新机场命名手法进一步提升企业著名度,同时提高宜宾的著名度,可谓用心良苦。但五粮液是酒类企业,广告不能随便做,而是要择时择地做。譬如不能在电视少儿节目中插播烟草和酒类广告,在电视黄金时间要限制插播此类广告,旨在减少对少儿的不良影响。譬如酒类广告不能做在交通设施和道路上,以防司机产生“醉驾”联想,给其以“醉驾”暗示。为此,央视去年9月应观众要求,下达了酒类广告的限制令,规定从今年1月1日起,仅有12个电视时段可供中国白酒生产商进行投标,除此之外,白酒生产商仅可赞助公益广告,且广告中不能包含诸如瓶、杯等字眼。在国外,酒类广告限制更为严格。如乌克兰规定,酒类广告只能在晚上十一点到第二天凌晨六点间播出。同时还规定,酒类广告不能刊登在报纸首页,也不能出现在任何交通工具上。
其二,违背了纳税人的意愿。宜宾机场系归属中国交通部民航局西南空管局、宜宾市政府共同管理的事业单位,全民所有,其真正的主人应该是纳税人。从现有报道透露的信息看,机场不是由五粮液集团独家投资重新修建的,因此,不应由全体纳税人为企业广告埋单。以企业命名机场,说轻了,有违纳税人意愿,说重了,侵害了纳税人权益。
其三,让人产生灰色联想。这些年,坊间围绕高档白酒,如茅台、五粮液等名酒充当“三公”消费的推手,助推公款腐败,群情激奋,质疑声不绝于耳。虽然名酒并无原罪,但特殊的国情和体制客观上让名酒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以至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已经将茅台、五粮液等同于腐败的代名词了。要是哪天媒体上出现了茅台、五粮液的新闻,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哪里又出现了“三公”消费,谁谁又成了腐败分子。由此及彼,人们自然就会对五粮液机场产生各种各样灰色的联想,诸如五粮液集团是否花了大价钱买通了某些政要竞得机场冠名权,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利益关联,某些政要是否五粮液喝多了,借机来个投桃报李等等,这些联想对地方政府可不太妙呢!
窃以为,宜宾市政府还是遵循惯例,以地名命名机场的好。宜宾宗场机场的名称有什么不好的呢,何必抓把虱挠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