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择校费”真能退出历史舞台吗

(2012-02-08 12:24:01)
标签:

杂谈

王学进:“择校费”真能退出历史舞台吗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与省政府纠风办、省财政厅、省物价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择校乱收费的通知》,通知除提出浙江公办中小学择校率要降到5%以下的目标外,还开出几剂治本的“药方”:增加财政教育投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更多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各初中等,“这意味着,‘择校费’今后将在浙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2月8日《中国青年报》)

   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曾表态“择校”将在三年内终结,但收效不大。为此,教育部于2010年11月1日再次发布《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提出十点解决方案,效果仍不理想。上海、广州、重庆等地这些年也相继出台了取消“择校费”的行政命令,但从未听说这些地区令行禁止,与“择校费”说拜拜了。

   这是因为“择校费”之所以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症,自有其病根所在。概括地说,病根有三:一是教育投入不足,促使教育部门和学校通过收取“择校费”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二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校际之间的教育教学设施即硬件建设好坏不一;三是师资配置不均衡,优秀教师大多集中在名校,普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很难招到和留住优秀教师,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正是这些因素制约了取消“择校费”禁令的执行。

   因此说,浙江能否取消“择校费”,关键不是看下了几贴猛药,而是取决于是否对症下药。也即是说,上述所列三点病根有否得到了诊治并开始有了转好的迹象。我的判断是乐观的。

根据《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的规定,浙江省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年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落实了“三个增长”的法定要求:从2003年到2007年,全省预算内教育经费分别增长19.5%、22.3%、15.5%、19.6%、23.5%,分别比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高4.6、6.0、1.9、4.3、7.2个百分点。(2008年7月29日浙江在线)可见,浙江公办中小学的办学经费能够得到保障。

随着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全省学校的校舍建设和教学设施有了很大改善。这些改善不仅体现在城市学校和名校上,农村学校及普通城市学校也是。在如今的浙江,塑胶跑道、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实验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早已不是城市学校和名校的专利。到过浙江农村学校的人都会为漂亮的校舍和整齐的校园环境感慨不已。虽然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大,而且正处于逐步缩小之中。

再说师资差别。家长之所以眼红名校,因为名校有名师;名校之所以能招到并留住名师,因为福利待遇优渥。但自从前年浙江全省中小学实行绩效工资后,城乡学校包括城市学校之间教师工资已基本持平,有的地方,如绍兴县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制定了对每位农村教师月均补助400元的优惠措施。与此同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广泛开展了一系列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的活动,如建立正常的师资交流制度,开展名师下乡,与农村教师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开办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班,等等,大大改善了师资失衡的现状。

这些均是整治“择校费“的治本之策,浙江只要继续做好这三方面工作,再辅之以一系列措施,相信能实现此次教育厅提出的上述目标,为各地树立成功实现取消“择校费”的样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