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河池市长为何迟迟不肯道歉

(2012-02-02 15:06:16)
标签:

杂谈

王学进:河池市长为何迟迟不肯道歉

 

    近日来,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严重影响沿江群众特别是柳州等下游群众的生活生产。对此,我谨代表河池市人民政府诚恳接受社会公众的批评,并向龙江下游群众和社会公众表示最真诚的道歉!”1下午,在河池市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河池市市长何辛幸正式向公众作出道歉。(1月2日《中国青年报》)

   在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发生后的第16天,公众终于等来了何辛幸市长的正式道歉。这是报道中的原话。其意是何市长的道歉来得迟了点,老百姓早就等不及了。可见,中国的老百姓是何等善良、宽容,他们没有采用集会示威或上书请愿的方式要求问责市长,而是希望他道个歉。可就是这点小小的愿望,也是在事发16天后才满足。我不知当地民众是否满足于市长的道歉,从网友的反应看,他们是不满足的。

    因为管理不善、监管不严,河池市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镉污染事件,给沿河两岸300公里范围内的环境造成如此大的危害,作为当地最高行政长官的市长难辞其咎,理应第一时间向公众致歉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不解,在这官员道歉渐趋常态化的当下,为何河池市长迟迟不肯道歉。是放不下身段,还是上级领导没对其施压,抑或顾虑由此带来的政治和法律责任,不得而知。

   其实,“道歉既不伤害道歉者,也不伤害接受道歉的人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塞涅卡这样形容“道歉带来的好处。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官员不习惯道歉的国度,官员一声道歉实乃化解责任、平息民怨的最有效的公关方式之一。但检视中国官员十来年的道歉史发现,大凡辖区内出现一些鸡毛蒜皮的过失,官员总能不失时机马上道歉,但凡出现重大的公共事件时,官员总不肯在第一时间出面道歉,即使道歉,也要在措辞、时机、场合及姿态上考虑拿捏再三,惟恐有失。

    此种情形说明了什么?

    一是官员道歉并没形成制度化。官员愿不愿道歉,在我们这里还是基于道德自觉,愿意则道歉,不愿则拒绝道歉,不管道歉与否,均不影响问责结果。即便道歉,也是迫于舆论压力所为,而非遵循某项制度规章不得不为。因此说,官员道歉只关乎私德,仍处于自发与非制度化阶段。

   是道歉主体不明晰辖区内出现重大公共事件,到底该由谁出面道歉,这点并不明晰。是由分管的副职,抑或是部门领导,还是一地的最高行政长官,甚至是一地的党委一把手出面道歉,并没相关规定可循。如三亚出现了宰客事件,是由三亚市委书记出面道歉;河池出现镉污染事件,是由市长出面致歉。这是由我国的部门职能交叉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行政首长的正副职之间职权和职责划分模糊所导致。

    三是官员怕道歉后承担不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要让公众接受道歉,官员必须做出解决问题的承诺。如何市长在道歉后就承诺,在排除污染源的同时,市里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清理整顿,防范和坚决遏制环境安全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一诺重千金,如果承诺落空,不要说市长的威信,就是政府的声誉都会一落千丈。

   综上所述,制定完善对失职官员的问责机制固然重要,制定明确道歉的主体、道歉的条件、道歉的时限及道歉后的问责措施同样不可或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