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在鄱阳湖上建坝治枯水症乃饮鸩止渴

(2012-01-31 12:48:49)
标签:

杂谈

王学进:在鄱阳湖建坝枯水症乃饮鸩止渴

 

   鄱阳湖水危机日趋严重。如何化解?江西省给出的答案是:在鄱阳湖入长江通道最窄处修建一个由108个水闸组成的水利枢纽工程。据悉,该工程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并通过国家环评。(1月31日《广州日报》)

    将湖水出口处堵住,不让水流走,以此增加蓄水面积,这样的治理方法傻瓜都想得到。但江西当局可曾想过,这样一来,鄱阳湖水域面积固然扩大了,但长江下游的水流量就要减少了,巢湖等下游湖泊就会面临枯水危机。故这一被称为江西版的“三峡大坝”遭致专家的反对理所应当。

   专家认为如果鄱阳湖建坝,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一些濒危、珍稀鱼类、鸟类将因其栖息地、觅食地不复存在而有种群灭绝的危险同时影响下游大城市。江西省水利厅厅长孙晓山则认为不会对下游造成影响。双方各执一词,听谁的?

    我说,听自然的。天还是一样的天,湖还是一样的湖,为何大江大湖的水年复一年地在减少,此乃天灾还是人祸?当然是人祸。从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分析,近几十年来,青海、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极具水土保持功能的原始森林遭到大面积砍伐,造成连片的荒山秃林;长江上游金沙江、雅砻江、岷江等支流建起了一系列的大坝,造成河道流水减少甚至断流干涸,破坏了水域环境;加上三峡库区,人口密度大、土地垦殖系数高,不科学的生产方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整个长江生态防洪体系几近崩溃。

    再从鄱阳湖一带的生态环境分析,其人为破坏加剧湖区生态环境恶化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此种人为破坏包括三方面:一是在鄱阳湖上建大量水利工程,致使水位被拉空;二是围湖造地建房。单是滨水西区填湖造地的土地达400亩;三是村民在沿岸河道违规采砂。以星子县入湖水道为例,由于采砂猖獗, 过去河道最深处为-7米,而去年已达-22米。到处都是沙坑,像一个碗上有缺口,肯定存不住水,也不能形成有效水位和湖面。如今的鄱阳湖被称作鄱阳沟、鄱阳滩。

    可悲的是,众多地方官员不从源头上分析并寻找解决之道,却总是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帜,在“水利”、“治理”、“改造”、“科学”等名义下,大兴水利,热衷于建水库大坝,好像非如此不能显示自己的政绩似的。黄河流域的三门峡水库,河西走廊的双塔水库、昌马水库,塔里木河上的“塔里木大坝”等,给中国的水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以及98年长江特大洪灾,已经向国人发出了警示:水库等所谓水利工程是中国很多河流、湖泊和生态系统的祸根。如果水利部门继续胸怀战天斗地的宏伟理想,利用“合法”地霸占水资源的优势,抓住行业经济利益不放,滥建水利工程,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怎样才能化解鄱阳湖的水危机呢?我认为生态学家蒋高明的观点很有道理,他倡导“将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放心地交给大自然去做”,“有时生态恢复什么也不用做就可以实现”,简言之,即“利用自然力恢复自然,无为而治”。也即是说,顺从天理,让河流自然的流淌以自然地供给下游生命生态之所需,少在大江大河上建水利工程。同时,要让河流湖泊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原样,让树木茁壮成长,让小草自由生长,让鸟类择良木而栖。就鄱阳湖治理而言,当务之急就是叫停采砂围湖造地建房工程,同时协调上游各省区,就如何恢复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制定全局性计划,并落实恢复措施。此乃治本之道,非如此,只会越治越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