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老是在要否公布基尼系数上取“鸵鸟政策”可不行
还是老规矩,在国家统计局1月17日举行的去年各项经济指标发布会上,只公布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没公布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对此,统计局负责人解释说,由于高收入阶层的真实收入信息难以获取,导致依据目前城镇住户调查计算出来的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偏低,所以这项数据没有发布。(1月18日《新京报》)
高收入者多集中在城镇,由于国情特殊,在调查队采集到的样本中,确实难以反映这部分人的实际收入,——当官的、在国企任职的高管等人总不至于将工资外的灰色收入提供给调查队吧?因此我理解统计部门的难处。
但不公布并不表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很安全,不等于城乡对立、贫富悬殊的严峻现实有了改观。无视这种现实,甚至以计算方法为由不予公布,不能说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那么,是否难以获知高收入阶层真实的收入信息,就测算不出一国、一地的基尼系数了吗?不一定。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2009年基尼系数为0.47,接近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水平。据重庆市测算,重庆市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2,故去年年初,重庆市率先将基尼系数写入“十二五”规划,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指标。(2011年1月19日新华网)在同样无法获知高收入阶层的真实信息情况下,世界银行和重庆市又怎么会测算出中国和重庆一地的基尼系数呢?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的观点是,“要保证基尼系数的可靠性,首先要保证抽样的代表性,其次是样本数据的可靠性,最后才是计算方法的问题。”自从1988年参加经济学家赵人伟教授主持的中国社科院居民收入分配研究课题组以来,在过去20多年间,李实共进行了4次关于基尼指数的大型调查和测算,结果分别为:1988年0.382,1995年0.455,2002年0.454,2007年0.48。(2012年1月5
日《时代周报》)
且不论上述结果的可信度如何,单从李实调查队与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的统计行为比较看,后者显然落伍了。在明知要获知一国的基尼系数须实现城乡居民住户调查一体化的情况下,国家统计局的调查队至今仍区分为农调队和城调队,数据无法自然接轨。尤其不可思议的是,李实课题组在城市调查中,除了现金收入之外,还让样本填写实物收入的情况,另外,对于自有住房者,还将自有住房的估算租金包含在内;而国家统计局只计算现金收入,别的不论。这样得出的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自然低了。结果是,尽管以国家统计局的样本为主,李实的问卷却得出了与国家统计局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这样的结果不公布也罢。我所不能接受的是,既然认识到了统计方法的局限导致难以测算出全国的基尼系数,为何不及早改进陈旧的统计方法呢?这到底是因为衙门习气积习难改,还是另有隐情?毕竟基尼系数是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其背后关联着分配不公、行业垄断以及权力寻租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恰如吴敬琏所说,机会不平等将当前贫富差距拉得更大,而造成机会不平等的原因是腐败和垄断。公众最痛恨的正是这点。国家统计局不能不担心,一旦将较为可信的基尼系数公之于众,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这样还不如以计算方法为由,干脆来个不公布。
在一年一度的例行经济信息发布会中,国家统计局十多年不公布公众关注度极高的基尼系数无论如何说不过去。鉴于目前国民强烈要求改革财富分配方式的诉求以及基尼系数对国家宏观决策所起的参考作用,希望国家统计局及早改变目前的统计方式,实现城乡居民住户调查一体化,尽早公布基尼系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