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T3航站楼缘何如此弱不禁风
(2011-11-23 10:46:36)
标签:
杂谈 |
王学进:T3航站楼缘何如此弱不禁风
犹记得,当T3航站楼屋顶第一次被强风吹开后,首都机场扩建指挥部相关责任人信誓旦旦地表示,首都机场的工程质量没有问题,其棚顶是按照百年一遇的标准设计建设的,能抗击每秒28.3米的大风,也就是12级的风力,T3航站楼的建设标准远远超过了国家的设计标准。因为是首次嘛?权当是小概率事件,公众相信了他的说法。可时隔一年,老毛病又犯了。这回总不能坚称质量没问题吧?
笔者不是搞建筑的,不知道四处飘落的白黄色材料为何种物质,因此不敢说工程材料不合格,只能凭常理判断,T3航站楼的质量肯定有问题。这是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的。
其一,T3航站楼是奥运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建筑。工程总投资250亿元,总体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是英国希思罗机场5号航站楼的两倍,但在筹划和兴建上,只花了5号航站楼一半的费用,以及不到1/3的时间——如此庞大的工程只花了不到4年的时间就建成了。因为这是迎奥运的政治工程,施工方必须赶在奥运前夕完工,因此难免为了赶工期影响施工质量。
其二,所谓按照百年一遇的标准设计建设的说法,实际又是怎么回事呢?据首都机场扩建指挥部副总指挥丁建纲说,设计的抗风能力是风洞实验室得出的数据,而实验室有局限性,自然界的风又有各种可能性,因此实验数据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明白了吗?T3航站楼的设计标准原来是在实验室里闭门造车得来的。众所周知,建筑方所说的设计标准与实际质量之间不能划等号,——试问,有多少包工头会百分之百按照设计标准施工的?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从风洞实验室得出的数据本就不靠谱,遑论工程质量了。
其三,设计是如此不靠谱,那施工、监理又如何呢?T3的总包招标单位为北京城建集团,是家老国企。按业内规矩,总包下面还有分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等,金属顶板的施工属于专业分包。按规矩,分包单位有权采用招标形式将工程发包给某工程队施工。经过层层转包克扣,实际到位的工程款就所剩无几了,又焉能保证不偷工减料呢?再说监理。理论上说监理是独立的,但地球人都知道,在中国绝少有真正独立的监督机构,工程监理也同样。施工方收买监理方还不是小菜一碟。何况T3属于政治工程,监理方敢认真监督吗?万一因此耽误工期,担当得起吗?
还记得吗?今年6月17日,一场雷雨过后,T3航站楼内的国航头等舱休息室上空雨水倾泻,休息室如同变身水帘洞。一场雨,一阵风,就能将号称奥运重点工程的T3航站楼变身水帘洞,露出其中的“败絮”,是否也太弱不禁风了?!
最后,我要提醒一句:跑道上的任何杂物均会对飞机起飞造成影响,事不过三,下次要是大风将黄白色的泡沫吹到跑道上,造成飞行事故,到时再说T3航站楼质量没问题就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