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学进
王学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207
  • 关注人气:11,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以鲁迅的名义,救救目连戏

(2011-11-11 16:19:31)
标签:

杂谈

王学进:以鲁迅的名义,救救目连戏

   108日,在失传了约70年后,目连戏在袍江新区马山镇东安村的古戏台上演,盛况空前。撑起这台目连戏的是一支民间自发的戏班——马山镇群乐农民艺术团。他们自筹资金,自排自演。但好景不长,由于自筹的38000元只剩下1000元,他们实在撑不下去了。11日《绍兴晚报》)

这是一则令人感动又令人感伤的消息。我敬佩这些农民艺术家,他们是如此的热爱家乡的剧种,竟然将失传约70年的目连戏重新搬上舞台。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需要克服多大的困难,才能成就这一壮举。且不论剧团义务“经纪人”杨乃浚他们,为了筹集38000元钱,是怎样向家人和朋友化缘,单是招募演员就够他们劳碌和辛苦的了。须知,这些演员都是从退休老人超市营业员、农民、肉贩等人群中招募来的,而且还不能靠演戏吃饭,大多是尽义务的。

你能说他们是在犯傻吗?在没得到政府支持的前提下,自筹资金,自己招兵买马,千辛万苦将目连戏搬上舞台,居然没一分钱酬报,这在外人看来不是犯傻又是什么?不是的。个中原因,除了他们热爱目连戏外,还因为目连戏深受鲁迅的喜爱。

   读过《社戏》的人都知道,鲁迅小时候去外婆家看的社戏其实就是目连戏。可以说,绍兴目连戏是鲁迅最早接触并留下深刻记忆的民间艺术,其适俗性与写实性相结合的审美取向、悲喜交织的审美特征、人性化与个性化融合的人物视角以及动态美与剧场性相统一的审美效应,都对鲁迅的艺术审美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最终形成了鲁迅特有的审美心理定势,并且形成了一种深深的情结。

   鲁迅不仅在《社戏》、《五猖会》中生动地描写了观看目连戏的欢乐情景,而且亲切优美的笔墨描写了民俗意味浓郁的《无常》、《女吊》,同时还收藏了三种目连戏版本以及一批内有无常画像的书籍。他还对目连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凡此种种,都表明,鲁迅不仅喜爱目连戏,而且思想上审美上也受到了它的影响熏陶。(参见刘家思论绍兴目连戏对鲁迅艺术审美的影响》)

如此说来,拯救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连戏,未尝不是对鲁迅诞辰130周年的最好纪念。可惜,文化部门并没认识到马山镇群乐农民艺术团将目连戏重新搬上舞台的纪念意义,没有给予他们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支持。其实无需政府多大的资金投入,用杨乃浚的话说是,“我们所要不多,一年三五万就够维持下去了。”一年三五万就能救活一个剧种,就能让广大农民兄弟免费欣赏古老的剧目,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这样的好事,政府没理由不支持,企业没理由不搭把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