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制度能否为特殊生网开一面
因为大一、大二4个学期的英语考试一次都没及格,也没有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按照学校的规定,成都理工大学大四学生邵周成将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所幸他遇到了几位“伯乐”,从他的毕业论文《时空观与物理学》中“相中”了他这匹千里马,经专家鉴定、论文公示及校务会议讨论,决定授予其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7月20日《中国青年报》)
成都理工大学自己为自己出了一道难题,此例一开,以后再出现邵周成这类特殊生又会如何处置?如遵循此例,一概放行,那英语四级考试通不过不授予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制度规定就会不攻自破;如不循此例,就此放闸,则对其他特殊生不公。报道不是说了吗,公示上网后不到两个小时,就有一位学生来到教务处处长曹俊兴的办公室。这位大学英语四级没过的校优秀论文作者,希望享受到和邵周成一样的待遇。曹俊兴的答复是:论文需要经过第三方的评价才能决定是否特授学位。假如该生的论文果真得到了第三方的高度评价,那看来校方也只能准予其毕业并颁发给其学位证书了。
问题是,现在的偏才、怪才太多了,有的英语特好(拿到了八级证书),物理特差(拿不到规定学分),有的写作特好(隔三差五有文章见报),其他专业课不行(总有一到二门功课挂科),诸如此类的现象比比皆是,试问,校方能像对待邵周成那样,又是公示,又是“会诊”,还要将其档案提交到校务会上去研究讨论,对其他特殊生也这样尽职尽责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不要说精力不允许,时间也不够。
当然,我相信教授们的眼光,认定邵周成是一位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以他的钻研精神、丰富的知识面及物理造诣,完全有资格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尤其是他写在论文头里的致谢词,情真意切,面面俱到地表达了对指导、帮助过他的老师、同学及亲人的感激之情,字里行间透露出尊重他人和懂得感恩的情怀,足见他并不是一位书呆子,而是一位通晓人情物理、至性至情的人文知识分子。单从后一点而论,邵周成就比其他毕业生胜出一筹。环顾当今大学校园,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感恩的自私冷漠的大学生还少吗?
仅就个案而言,成都理工大学破格授予邵周成毕业证和学位证,不但不应该遭来质疑批评,反应该予以大力肯定。为校方对一位学生的负责精神,为校方敢于突破常规的勇气和魄量,我都要对其击节赞赏。从中我看到了成都理工大学对大学精神的坚守。因为事实证明,将英语成绩与毕业证和学位证死板挂钩的制度规定,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对此,师生和专家多有论及,表过不提。
我想说的是,尽管该制度规定不尽合理,但既然作为制度已经沿用下来,并且被国内所有大学广泛地恪守着,总有其存在的理由,不能仅仅因为照顾一位特殊生就轻易地突破它甚而废除它。须知,这样一来,“后患”无穷。成都理工大学将会因此面临诸多棘手的难题。
参照国外大学“宽进严出”的招生政策,似邵周成这样的特殊考生,当其报考成都理工大学时,校方不计较其英语成绩甚至在未达到录取分数线的情况下破格录取他,外人也不会妄加非议。但如现在这样,按现行政策,在其确实不能满足毕业条件的情况下,仅根据一篇论文的成绩,就特许其毕业,则似乎欠妥。
那么,有什么两全之策,既不违反现行政策,又不让邵周成这匹千里马淹没了呢?有,那就是由某位爱才心切的教授破格招收他为研究生。这比起违反现行政策“特赦”其毕业,让其拿着毕业证和学位证去谋得一口饭碗,有意义多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