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学进:记者卧底:一个不能不说的沉重话题

(2011-01-19 16:29:12)
标签:

杂谈

王学进:记者卧底:一个不能不说的沉重话题

 

  到过长沙最繁华的黄兴路步行街的人,一定会对那里人气特旺的火锅店留下很深印象。然而,就是这条最大的火锅餐饮街上,却曝出了让人触目惊心的自来水勾兑添加剂制成火锅骨头汤,卖与食客的丑闻。详情请看119 日《中国青年报》

   “化学火锅”经媒体多次曝光,已经算不得新闻了,故如中青报上这条触目惊心的消息几无网站转载。笔者之所以还要就这则不算热点的消息说道几句,盖因为有这样的报道文字:201012月中旬开始,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借着应聘服务员的机会,在长沙黄兴路步行街几家知名的火锅城卧底半个多月,曝光了化学火锅中令人惊心的一幕。

   卧底,这是地下工作者常用的杀手锏,风险系数很高,稍有不慎,就会被敌方识破,轻者坐牢,重者杀头。殊不知,此种战争年代的克敌手段居然在和平年代有了用武之地,而且使用者往往是不带枪的新闻记者。当然,我不必为他们的安全担心,即使身份暴露了,店主也不敢让他们坐老虎凳。笔者不解的是,揭露饮食行业的黑幕用得着此类特务手段吗?——注意,这不是特例,青岛记者也是靠卧底曝光了青岛某火锅店“洗碗布擦鞋臭蛤蜊照卖”的丑闻,另外汉口一火锅店用高温红油制作火锅底料的黑幕也是由楚天金报两名记者扮作打工仔卧底揭开的。

   有趣的是,我发现,凡是愿意卧底进入“龙潭虎穴”的无一例外都是记者,从未听说有哪位工商、质检、防疫等部门的监管人员去卧底的。职责所系,按理说,他们才是卧底的最佳人选。可惜他们不是。这不能说他们比新闻记者更怕死,只能说他们没有新闻记者的敬业精神。说白了,就是不作为。对当地火锅店存在的那么严重的问题,监管部门竟然不明就里,不闻不问,这无论如何讲不过去。食客们完全可以对他们的失职行为提出指控。

   要是监管人员都能像记者那样敬业负责,常去一些可疑的饮食行业卧底暗访,保证能发现大量的黑幕丑闻,那咱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也更加有了保障。遗憾的是,他们不屑于这样做,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监管职能都懒得履行。因为他们能从《食品安全法》中找到很好的托词。按照《食品安全法》确定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监管实行分段管理。一份食品,从田间到餐桌,要经历农业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卫生部、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多个部门的监管。此种管理模式的弊病显而易见,正如论者所批评的那样,“九龙治水”,“八九个婆婆管不好一桌饭菜”。

  不仅如此,这一模式还大大削弱了监管人员为民服务的责任心。正如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所说的那样:“现在一些政府部门为公众服务、对国家负责的责任心在下降,这些部门为自身服务的欲望要大于为公众服务的欲望。”他还说,如果政府部门为公众服务的责任心不能得到加强,什么样的监管都难以做好。(见同日中青报)诚哉斯言!只要政出多门的食品监管体系不改变,指望监管人员像记者那样卧底暗访食品行业并不现实,就是指望他们严肃认真履行监管职责也不靠谱,这样,已经为世界所关注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所幸的是,当今中国还不缺甘愿做卧底的勇敢记者,在此,我要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