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载重病老人的私家车主真的无动于衷吗?
(2010-04-16 14:04:07)
标签:
杂谈 |
王学进:拒载重病老人的私家车主真的无动于衷吗?
刚办完丧事、仍沉浸在悲痛中的高小姐通过媒体呼吁,希望这个社会能多一些爱,不要这么冷漠,“现在老人倒地不敢扶,生了重病求助私家车不愿送……这样的事不少。今天这件事发生在我的亲人身上,明天或许就会发生在别人的身上啊!”高小姐错了,其父亲不是死于冷漠,而是死于理性。如果那位私家车主真如高小姐认为的那样,面对他们父女下跪求情的情景,居然无动于衷,那其就不配称为人,简直连动物都不如。但我相信,他绝不可能无动于衷。
从车子被拦下的那一刻,到面对父女下跪求情,直至最后驾车离去的一段时间内,在围绕汉姆莱特式的“救”还是“不救”的两难选择上,这位车主肯定经历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一位网友这样归纳其当初的心理:万一是钓鱼的,车主要赔多少?万一死在路上,车主要赔多少?万一出了车祸,车主要赔多少?万一反过来要上一口,“按常理分析”,车主要赔多少?万一……结论是,不是不想救,实在是不敢救啊,法律无情啊。归纳得很精辟,估计会得到车主的认同。
在没获悉该车主更多的行事背景和日常为人的情况下,我们暂不能认定其是位冷血之人。或许其平时像我们中的每个人一样,不乏怜贫惜弱的恻隐之心,也乐意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或抗震救灾活动。譬如在汶川大地震中,其可能也慷慨地捐过款,对刚刚在玉树大地震中死去的同胞也会掬一捧同情之泪。但严峻的现实告诉他,人们的善意经常会被人利用,好心经常得不到好报,甚至行善本身反而会遭来麻烦甚至官司。发生在眼面前的彭宇案殷鉴不远,彭宇案之后,全国各地的好心人再也不敢扶起摔倒的老人了,这都是经验教训,不能不汲取。
对于有车族而言,更不会忘记去年发生在上海的“钓鱼执法”事件,那可是公权力主导下的恶性事件。“钓鱼执法”事件给公众造成的心灵创伤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抹平的,其给全社会的道德指数带来的重挫也不是一二年内能够恢复的,自然,作为直接的利益攸关者,全中国的驾驶员更是从中学会了世故,增长了见识,并且让他们牢记一点行车常识,即对凡是拦车求助者切不可抱有同情心,绝不能打开车门伸手相助,不然就会遭遇经济损失,搞不好还会吃官司。这可是政府教会他们的知识,不由你不信!
在彭宇案中是道德输给了法律,在“钓鱼执法”事件中,是道德输给了公权,反正,在当下的这个世道里,谁要是指望靠道德救人或自救,注定没好果子吃。这就是新版《世说新语》中诉诸人们的奇怪逻辑,谁懂了,谁就不吃亏,谁不懂,那就准备充当冤大头吧!上述这位车主肯定明白此中道理,故他才会做出如此无情的选择。那么,他该受到冷漠的谴责吗?谴责他管用吗?谁能告诉我?
http://news.sina.com.cn/s/2010-04-16/023020083789.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