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匡超将了北大一军

(2009-11-19 13:39:33)
标签:

杂谈

王学进:匡超将了北大一军

 

   在北大公布举荐权后仅两天的时间,南师附中就率先出炉了要推荐学生的名单,他就是该校高三(1)班的匡超。从推荐程序和推荐结果看,应该没什么问题。北大应该为能招到这样优秀的学生感到庆幸,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北大真能承担得起培养这样的人才重任吗?也就是说,北大用校长实名推荐这一招,在国内顶尖级的中学招到顶尖级的学生,是否就一定能保证将他们培养成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顶尖级的人才?

    笔者的这一疑问来自1119日《扬子晚报》披露的新闻背景,在报道匡超成为南师附中的推荐生后,报道还补充介绍了不久前北大老师来学校给保送生开座谈会的一个小插曲匡超向北大一位校长提了个问题:以前的北大是一所大学撑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北大经过多年的发展,是不是仍然有这样一种教育定位?校长回答说:特定的时代大学的使命是不一样的,但是作为大学培养优秀学生的目标是不会改变的。”接着是一段有关北大、清华人才流失的对话,校长的答复不能让他满意。

    匡超确实厉害,他反客为主,变被动为主动,一连串抛出的两个问题,个个击中北大办学现状的要害。从校长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尴尬情状可知,他这一将军够北大吃一壶的。

    从前,北大为什么能以一所大学之力撑起一个民族的脊梁?盖因为北大秉承了老校长蔡元培确立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并且成就了光荣的北大传统。那时,北大不仅成为国内的学术重镇,也成为了新思想、新观念生成和集散的大本营,说起北大,国人没有不敬服的。但现在的北大仍能担当得起这一重任吗?未必。

    这些年有关北大精神沦落的议论报道层出不穷,诸如北大英语系副教授黄宗英学术剽窃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涉嫌抄袭等新闻严重损害了北大的声誉;带有浓郁地域色彩的招生制度与连年扩招政策,降低了北大的教育质量,就是此番校长实名推荐制的试行也被人指责为在制造教育不公,违背了北大的精神传统;再比如北大的封校事件,北大的人才造假事件,北大的压制他校事件,北大在范美忠事件上的表态(称以培养出这样的人为耻,同意开除范美忠,还说了许多范的不是),无一不表明,今日的北大已非昔日的北大,早已丧失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传统,实难撑起一个民族的脊梁

    当北大仍然沉浸在昔日光荣历史的幻想之中,并且利用其曾经的影响力和一流的办学资源、师资条件,在全国最优秀的中学试行校长实名推荐制,拟将最优秀的学生招揽进北大时,是否想过,这些学生进校后会否因找不到昔日的北大传统大失所望甚至转学到国外大学?换句话说,北大是否有充分的自信,一定能将他们培养成钱学森所指望的那样的杰出人才?这恰是匡超所关心的,也正是我所担心的。

http://news.sina.com.cn/c/2009-11-19/033119077497.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