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爱心是怎样被糟践的
相信每一个读到这则新闻的人,心都会被刺痛。2007年8月,在宁波天一广场,宁波市民结对了1.6万多名贵州贫困学生,助学金达470万元,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此次万人助学的盛况,后来此番“甬黔携手·万人助学”的义举入选当年的“浙江骄傲”。可始料不及的事发生了,张筱土最近发现,他寄给望谟县两位贫困学生的钱有三年根本没收到,他让两位孩子的父亲拿着传真过去的一叠邮政汇款凭证去邮局查,原来是被县扶贫办领走了。当地纪委正在调查此事,称还有二三十家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11月12日《青年时报》)
据领走助学款的扶贫办负责人黄世英所说,她把钱交给了教育局,让教育局交给学校再交给学生。那后来学生为什么没收到呢?黄说自己也不清楚。在纪委调查结论没出来之前,我不能说这些钱被扶贫办截留或者被人贪污了,我只能就报道中披露的信息判断,从望谟县邮局到扶贫办再到教育局甚至学校,太不把爱心助学当回事了,简直是玩忽职守,严重亵渎了捐赠者的爱心,也损害了受助方的利益,情何以堪!
张筱土说,他每次寄钱都是直接汇给学生本人的,按理应该收到。那怎么会收不到呢?黄世梅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辩称,有些学校特别偏僻,邮局无法将汇款送达。望谟县纪委信访室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纪委在今年11月初接到孩子家长举报后,经过初步调查,得知一些受助孩子的家庭地址比较偏远,当地并没有邮政所,汇款单很难投送,当时邮政局内部也有些问题,部分工作人员不太负责,所以在县里的邮政局积压了不少这样的汇款单。地方偏僻,邮局就不递送,也不退还邮寄人,让扶贫办代领,这难道是《邮政法》所允许的吗?
再则,作为职能部门的扶贫办竟然不把代领的助学款一分不少交给贫困生,也不去督查交给教育局的钱有否到了学生手中,待纪委调查下来居然一问三不知,请问,你们是如何恪守职责的?还有一点责任心吗?一旦纪委查实,这些善款确实被扶贫办截留挪作他用或者中饱私囊了,那我倒要问问:你们的良心何在?这样做对得起好心的宁波市民和贫穷的父老乡亲吗?但愿不要出现这种最坏的结果。
至于教育局和学校有否收到扶贫办转来的助学款及如何处理这些善款的,没看到相关报道,我不好评说。但仅就邮局和扶贫办对待助学款的懈怠态度而论,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原来人们的爱心就是这样被一些不忠于职守、毫无心肝的人给糟蹋了的。由此我明白了好友时寒冰前不久去贵州结对60名贫困生时,为什么要越过当地扶贫办和教育局,在核实每一位受助生的材料后,直接将钱发到学生手中,并且,随时监督、抽查,确保每一分钱用到学生身上,因为他不放心。由此我明白了,中国的慈善事业为什么举步维艰,迟迟发展不起来,道理不仅因为相关的慈善法不够完备,还在于政府部门、慈善组织及经办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人道精神严重缺乏。
此刻,我最担心的是,此事曝光后会给广大宁波市民的爱心造成重创,更担心会给正在进行的捐赠助学事业造成损失,到头来受损最惨的必定是贵州贫穷的山区孩子。为避免出现这种最坏的后果,当地纪委必须尽快查明事实真相,严肃处理一批玩忽职守的人员及可能存在的腐败分子,健全受助机制,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给宁波市民一个满意的交待。
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09-11/12/content_231889.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