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4万亿的蛋糕咋没民企的份
当前金融危机对浙江实体经济的影响继续显现,特别是对民营经济。有数据显示,一季度浙江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水平总体下降。其中,全省进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下降19.3%,而工业生产效益进入去年下半年后回落加速甚至出现负增长,许多企业订单也随之大幅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减少。(6月15日《现代金报》)
上述信息是在题为《浙商首次抱团抢攻重庆市场》的报道中不经意披露的,但值得注意。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在全省的经济份额中民营经济占了主导,占80%以上,可以说民营经济强则浙江经济强,反之也是。但现状是,浙江民企日子难过。今年第一季度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632亿元,同比增长3.4%(回落8.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6.1%的增长水平,增速全国最低。主要原因是民营经济增速放缓,国家大规模投资浙江受惠较低,房地产不景气等。对此,浙江省统计局分析一季度数据时总结道:“从内需拉动看,中央在基础设施方面增加投资对我省的受惠程度相对较小,受房地产业不景气影响相对较大。”(详见4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以浙商的勇气、胆略、智慧及多年在商海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按理说,应该最有希望在金融危机中率先突围,何以至此仍然挣扎在困境中,从而影响到整个浙江经济的发展?其他省市经济已经出现回暖迹象,尤其是重庆市,去年GDP达到14%,高出全国近5个百分点,可浙江不增反降,为什么?原因虽有多方面,但主要原因在于浙江民企难以从4万亿的投资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浙江省统计局的分析是对的。众所周知,4万亿的投资方向主要是基础设施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就是说,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民企反不在投资之列,它们差不多成了“小娘养”的弃儿,全凭自救才有出路。只是这一来,它们缺少发展资金的困境仍将延续。
就以笔者所处绍兴为例,有相当一部分民企因为从银行贷不到款,只能通过民间集资来筹措资金,结果因还不起本金和高利息陷于破产或者被起诉的困境。如中国最大印染企业绍兴江龙控股的倒闭即是如此,因为资金链紧绷,被迫以高息从民间贷款,月息5分到6分,年利率相当于60%,最终因无力偿还,宣布破产。正在受审的绍兴五环氨纶公司董事长韩秋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86亿元案,与此相似。在5月31日的庭审中,韩在陈诉中表示,自己之所以进行集资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比如遇到金融危机,而周期性比较强的氨纶行业也不太景气,银行贷款收紧,他无奈之下只能自己去借钱,用于企业生产。(6月1日《钱江晚报》)
韩案是我的一个亲戚告诉我的,她在上虞办厂,也是位民营企业家。为了求证民企在4万亿蛋糕中能够切分多少的问题,我刚刚与她通了话,她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他们企业没有从中受益,还说整个浙江省民企都极少有受益的。说话当中,她提到了韩案,说此案很有代表性,很能说明问题。并动情地说,那天在电视中看到庭审场景,当韩秋华说,他已经60多岁了,有心脏病,这样做,全为企业好,希望法院能对他从轻处理,那时她掉眼泪了。这不是简单的一个民营企业家对另一个民营企业家的惺惺相惜,实乃对当今整个民营企业家阶层所处困境的一种深刻同情和理解,意味深长。
从理论上说,虽然民企在农村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有机会,但实际上由于受“体制政策”的影响,分享的概率很低。杭州绿都集团董事长邵法平曾说,4万亿元对于他们这样的房地产公司的“过冬”及“发展”没有帮助。他的这个观点得到好几位业界同行的认同。甚至也有一些企业家提出来:4万亿元非但没有给民企创造更多机会,相反,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国有经济的过分强大反而抢占了民企本已极度狭小的生存空间。(1月7日《浙商》杂志)对此,周瑞金在今年第6期《炎黄春秋》撰文指出:应对经济危机,拿出的4万亿,如果只重视基础设施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对受冲击最为严重的民营经济不假援手的话,对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不利,对改变收入分配不公和开放垄断领域不利,对新社会阶层显失公平。诚哉斯言。
所以,素有“民营经济代言人”之称的郎咸平干脆提出:鉴于中国90%的就业仍然是由占经济比重70%的民营经济提供的,因此4万亿元应该主要投在民营经济。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的效益和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形成一个“滚雪球”般的良性循环。他的观点和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的看法不谋而合。厉以宁认为,应当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这项建设中去。因为民营企业有它的活力,这点做到了,投资的效率才会提高。(出处同上)专家的意见应引起重视,从目前浙江民企的现状分析,如再不改变4万亿元的直接受益人基本都是国有企业的现状,不仅是浙江民企,全国各地所有民营经济都将难以摆脱当前的困境,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是到该重新考虑怎样从4万亿蛋糕中切分一块给民企的时候了。
http://www.zjsr.com/news/56.h
http://dzb.dsqq.cn/html/2009-06/15/content_70970560.htm
1http://www.news365.com.cn/wxpd/caijing/csjjj/200904/t20090423_2292437.htm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