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校该如何应对“新科举迷信”

(2009-05-13 11:18:10)
标签:

杂谈

王学进:学校该如何应对“新科举迷信”

 

   6月将近,中考,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纷至沓来,考生们为了缓解巨大的精神压力,又纷纷开始“拜神”了。据悉,考试前,网上拜逢考必过符”,家中拜考试必过神,考试时带孔庙祈福考试笔……已成了宁波考生中目前最流行的考试三部曲。不少考生表示,买祈福笔、拜必过神,就是图个心理慰藉。513日《现代金报》)

   在明白人看来,此种“新科举迷信”很可笑,决定考生成绩的当然是他们的实力,而不是神的护佑,考生不会那么傻,连这点认识都没有,无奈精神压力太大,在找不到更好的释放途径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求助于神了。对此,人们不必忙着指责,而是应该在给予理解同情的同时,帮助考生认清“新科举迷信”的负面影响,想方设法减轻他们的精神负担才是。而最应该负起此种责任的首推学校和教师。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造成学生精神压力的主要因素在学校,因而也应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为考生减负的责任。鉴于“新科举迷信”年复一年的盛行,当老师的必须正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即一味迷信神的保佑,会影响到自己的进取心。“新科举迷信”犹如精神鸦片,信多了,考生就会耽于幻想,一心指望神来拯救他,不知不觉间就会放松了学习,不再勤奋进取、发奋拼搏,此乃得不偿失。其实,考前考生心理的紧张与放松的关系是辩证的,考前适度的紧张也是必要的,考生欲将紧张心理通过拜神来彻底释放,未必有利于考试时的发挥。

毫无疑义,比起由神来缓解考生的精神压力,老师的缓解之道肯定更合理,也更有效。据我所知,一些学校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每当临考前,都会要求教师做好学生的心理调节工作,只可惜这项工作往往是临时性的,而且比较随意,想做就做,不做也无所谓,因而实效不明显。在宁波之所以有那么多考生拜神,从侧面证明,一些学校在做好学生心理调节这项工作上存在诸多不足。鉴于“新科举迷信”的盛行,学校必须补上这一课。

笔者建议,学校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可考虑分三步走:第一步讲清“新科举迷信”的虚妄及其负面影响;第二步结合心理学知识,老师经常性地给学生介绍一些自我减压的方法,不定期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要告诫他们正确对待和认识自我,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不好高骛远不盲目攀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考试;第三步从进校那天起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新科举迷信”的盛行恰恰反映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大有问题,所以说,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

通讯:浙江绍兴市人民西路67号《绍兴教育》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6865066

信箱:wxjxc@vip.sina.com

http://dzb.dsqq.cn/html/2009-05/13/content_69883939.h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