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饭醉团伙”:肚子胀了,精神饿了
世上多的是新鲜事,这不,杭州众多大学出现了一群专门为吃喝活着的大学生,名曰“饭醉团伙”。他们的口号是:“为了吃,我们永远折腾着!”目标是:“吃遍每所高校食堂,制作高校美食录。”“把吃饱喝足的生活发扬光大!”据“团伙头目”吕政介绍,自2007年夏天开伙以来,队伍从最初的4人发展成现在的100多人,吃过的地方也因为太多而无法记清楚了。(3月24日《青年时报》)
从他们品尝食品的趣味看,他们不愧是一群准美食家,但可以肯定,他们不是想成为美食家才想到加入“饭醉团伙”的。这不是他们的理想。透过他们的口号和目标,我敢说,他们追求的是眼前的快乐,用一句老掉牙的话说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对此,吕政毫不避讳地宣称:“我们的口号是:不求最饱,只求更饱;扶着墙进,扶着墙出。”他们压根不想给自己的行为附加任何冠冕堂皇的借口和理由。他们这样为吃折腾,图的就是个乐子,但求满足一种动物性的本能。
作为一种生存状态,他们选择这样一种活法,那是他们的自由和权利,我本不该对此瞎三话四。但身为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家长(儿子正就读杭州某高校),则无论如何没法赞同他们的行事方式,也不会同意儿子加入“饭醉团伙”。我这人有点老辈侬思想,认定他们这样活着不值。当然我不会老朽到要用什么酸腐的理想教育去开导他们,但也不会新潮到为此种犬儒主义喝彩的地步。
我这人就爱认一个死理,你们花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为吃折腾(钱就不去说它了),哪还有心思耗费在学业上?为吃折腾的结果必定是,撑饱了肚子,饿瘪了里子(精神),荒废了学业。大学四年,正是人生求知的关键时期,也是人一生精力和智力最旺盛的时期,此时不打拼更待何时。说句背时的话,老是为饭而“醉”,后果可能与那些天天为酒而醉的达官贵人一个样,吃坏了学风喝坏了胃,吃出“三高”可就麻烦了。仅此一点,我这做家长的就为你们感到肉疼,并由衷地忠告一句:别为饭而“醉”!
说了老套的,再来说点新潮。就如借酒浇愁的人似的,为饭而“醉”的人也一定有解不去的块垒。吕政他们肯定也不愿这样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地活着,这背后一定蕴含着难以言说的无奈、心酸、悲怆甚至屈辱。他们可能也曾经奋斗过,但经历多次挫折失败后,雄心不再,抱负丧失,开始自甘平庸,甘愿做一位犬儒主义者。考研没指望,毕业后求职又千难万难,毕业即失业的前景再也不能激发起他们的豪情壮志。他们迷惘,他们压抑,他们无奈,于是只能把人生的目标锁定在:吃遍在杭高校的食堂和校外的餐馆,把吃饱喝足的生活发扬光大。
“饭醉团伙”的不断壮大,正表明迷惘的大学生在日益增加,大学校园中正弥漫着一种颓废情绪,对此,不仅是大学,就是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应予以关注。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远未结束,其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冲击还将不断加剧,严峻的现实和暂时无望的前景可能会迫使更多的大学生沦为行尸走肉、酒囊饭袋,这对其本人、家庭和社会都是一种悲剧。那么,如何诊治这些酒囊饭袋呢?办法还得靠政府和大学来想,有一点是可以从眼前做起的,即帮助他们提振信心。企业要想战胜金融危机,重要的是有信心,大学生要保持进取心,关键也要靠信心。
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09-03/24/content_195090.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