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子女“单独编班”不能成为“潮流”
(2009-02-13 10:23:30)
标签:
杂谈 |
王学进:民工子女“单独编班”不能成为“潮流”
尽管理由很充分,我仍然认为要警惕“单独编班”演变为“潮流”。道理很简单,各地教育部门之所以出台政策,要求所属公办学校吸纳民工子弟入学,一来是为解决民工子弟入学难,二来是让他们公平享受与城里孩子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如将他们“单独编班”,虽说不会在利用学校的硬件设施上有限制,但在软环境上如师资配备、学业评价、德育管理等方面就不能保证做到一视同仁。譬如说,学校总不能把最好的教师派去做民工子弟班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吧?说不定,还会在班级考核、课时安排、学业考核等方面降格以求,名为因材施教,实乃让他们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弊大于利。
再说,就小学低段教育而言,学业教育并不是最主要的,——此时的成绩好坏又能说明什么呢?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社会公德的教育及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即公民常识教育。比起学习成绩的好坏,从小培养他们的是非观、义利观以促进他们心智的健康发育、人格的茁壮成长更重要。而“单独编班”的最大杀伤力在于人格歧视,孩子的心灵很敏感,一旦在学校感到处处受歧视,就会产生种种心里疾病,如自卑、自闭、厌学、忧郁甚至产生反抗社会的心理,这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
前几年流行在中小学分“快慢班”,名义也是因材施教,但事实证明,此乃违反教育规律,完全是基于应试教育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有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三令五申,不准分“快慢班”。同样,将民工子弟“单独编班”不仅会重蹈“分快慢班”的覆辙,更会人为地制造城乡隔阂、地域差别和身份歧视,挫伤的不但是孩子的自尊,还会伤及广大外来民工的人格尊严,窃以为,咸祥镇中心小学的做法不足法,别的学校切不要跟进。
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09/02/13/015255494.shtm